2012-11-23 08:17:00 来源:钱江晚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余华作讲座时风趣而幽默。特约记者 俞跃 摄
昨天的金华,淅淅沥沥下着雨,这样的天气就不想出门。不过,在浙师大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可以容纳1000余人的大礼堂,下午6点已经排起了领票的长龙,还有人是坐了6个小时的火车特地赶来的。这是什么情况?原来文学大腕余华来了。
余华是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这些代表作很多人都很熟悉。
余华与金华也很有缘分。作为浙师大余华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他经常来学校交流,浙师大有名的社团阿西剧社在杭州演出的时候,余华还特意去看了。
余华每年在浙师大都会有一两次讲座,每次都是一票难求。昨天,他的讲座题目是《我们的文学》。别看题目那么宏大,其实讲的是他的私人读书体验和写作经历。当然也不忘调侃一下好朋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聊莫言
一定要找个特贵的地方,宰他一顿
说到文学,今年最大的事件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莫言的老朋友,余华在讲座上笑着说:“和他太熟悉了,20年的老朋友。听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第一时间就发短信祝贺了。估计他要忙一年,我都不好意思骚扰他。想着等他忙完,一定要找个特贵的地方,宰他一顿。”
对于网络上对于莫言的各种批评,余华力挺莫言:“作家都是以自己的良心写作,莫言也是这样。他20年来都一直坚持独立写作,网上的批评对他不公平。如果以文学价值而言,莫言应该可以获十次茅盾文学奖。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标志着一种社会的宽容与进步。”
聊鲁迅
多年后重读《狂人日记》,才惊叹鲁迅的厉害
余华说,自己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关于和鲁迅交往的故事,当然那是一种单方的“神交”。
余华成长在文革时,当时能读到的文学作品很少,而鲁迅的作品是畅通无阻的。余华小学就开始读《狂人日记》,初中、高中读的还是《狂人日记》。鲁迅文章中那种“压抑黑暗”的情绪,当时的余华无法读懂。
余华开始写小说后,《收获》杂志的编辑说他的小说风格有点像鲁迅,当时余华还觉得是在侮辱他。
“直到1996年,当我再一次拿起鲁迅的作品,重读《狂人日记》,才突然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只是一个动作描写,就把狂人的状态表现出来,真的很厉害,很伟大。”
这时候,余华才真正与鲁迅相遇了。后来,他才惊讶地发现挪威人讨厌易卜生、印度人讨厌泰戈尔和他小时候讨厌鲁迅是一样的。
“你不喜欢一部作品,不是它不够好,而是你与它相遇的时机没来临。”
现场问答
●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有哪些?
首先是日本作家的川端康成,曾让我痴迷,以至于他的名字日文发音我都能说,他的写作技巧给我很大启发。
之后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作品给我思想上的解放,原来写作可以是这样的。
最后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他的心理描写堪称一绝。
●作为先锋作家,为什么会去写《古典爱情》这样的言情作品?
这是一种先锋文学的实验作品,其实是一种伪言情,以一种反讽的方式去探索写作。
我还尝试过伪武侠、伪侦探的小说写作。
●为什么在你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常有重复?
一部作品有50多万字,人脑不是电脑,记不住呀。
还有人说我的作品有一些明显的错误,我也发现了,不过我坚决不改了。
如果50年后我的作品还有人看,他们也不知道我写得对不对,就像我们不知道清朝人到底怎么说话。
记者 周勤 冯怡 见习记者 朱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