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双十一”已成为电商企业年度促销的重头戏。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面对汹涌而来的促销大潮,应全面考量、慎点鼠标、理性消费。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 刘浩)近年来,“双十一”已成为电商企业年度促销的重头戏。商家推出的抽奖秒杀、促销等让利活动,令许多消费者眼花缭乱、跃跃欲试。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面对汹涌而来的促销大潮,应全面考量、慎点鼠标、理性消费。
提示一:购买贵重物品前应线下体验
不少年轻消费者拟趁“双十一”促销之机采购家装材料、家用电器、成套家具等商品。购买贵重、大件物品应先去实体店进行体验,详细了解商品的型号、材质、性能、价格等关键信息,在获取完整信息后,做出正确判断,方可进行线上操作。消费者购物后应妥善保管好发票、快递单等凭证,以备日后维权。
提示二:清晰知晓商家的活动规则
各家电商推出的优惠券、抽奖、秒杀等促销活动,都有着相对有利于商家的规则,消费者可事先与商家进行沟通,在了解优惠券的使用范围和时效后制定购物攻略,以免出现“双十一”当天优惠券无法使用、使用优惠券无法享受礼品赠送等纠纷。“双十一”当天订货量激增,很可能出现商品超售等情况,消费者可保留“抽奖秒杀”细则、礼品清单、订单细节等相关截图,以备商家私自取消订单、修改活动详情等情况发生。
提示三:问清商品售后服务承诺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电商企业购物,对于商品的售后服务,应提前与商家充分沟通,并保留商品售后服务书。“双十一”商品销量大可能造成货运积压,消费者常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收货。对于急需物品,消费者可提前“错峰”购买;对于非急需物品,则可事先咨询商家送达时间,耐心等待到货。“双十一”期间一些商家推出特价、低价商品,并设置“商品损坏不退不换”等霸王条款,消费者应谨慎选择。
提示四:莫轻信电话、短信的付款要求
近期,有不少消费者来电反映,有冒称商家客服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消费者付款。消费者称,因对方能准确陈述自己购买物品的详细情况、送货地址等信息而轻信了对方,于是按其要求付了款,事后再咨询官方客服时才发现上当受骗。消费者在遇到类似付款等要求时,一定要先与自己购物的官网客服核实后再作处理。
提示五:理性消费,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面对扑面而来的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在商家的多重诱惑下,极易萌生轻信、冲动、盲目的消费念头。在促销战中,消费者要保持镇定、谨慎购物、三思而行。要按照实际需要和经济状况,制定好购物计划,既抓住时间点,又算好实惠账,以文明、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让消费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