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公司密集做空债券背后:排雷行动仍在继续
评级公司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债市机构投资者的神经。近期,包括券商、公募、保险,甚至是配债不多的私募,内部纷纷出台风险提示,强控债券投资风险。
据WIND统计,6月份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上已有43家企业发行人被下调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或展望,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19家;债项评级方面,6月至今共有27只个券评级被下调,而去年同期则仅有11赛维MTN1一只债券被下调评级。
债券评级异常密集下调究竟什么原因导致?《金证券》记者调查发现,交易商协会曾对评级公司出具指导性意见,而国家发改委正要求涉及债券市场的相关机构进行自查。继对丙类账户整肃之后,债市的排雷行动仍在继续。
评级公司密集“做空”
“我们已经开始对配置的债券进行风险核查。”7月8日,国内一家券商自营部门驻沪工作人员告诉《金证券》记者,券商因为本身是债券承销和发行的牵头人,所以自营部门在选择券种配置时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在收到评级机构密集下调债券评级的邮件后,仍顶不住公司的风险核查压力。
此时,京城一家在城投债投资上颇为有名的私募投资总监,已经连续三天和同行频繁互通信息、评判城投债的价值。此前,他曾信心满满地向《金证券》记者憧憬过“城投债”的投资前景。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质是否真的存在严重下降的情况?这位投资总监敏感而又狐疑。确实,最近手头上的债券资质统计显示,评级展望为负面的正在增多。
中诚信国际向《金证券》记者提供的2013年以来信用评级调整情况统计也显示,今年以来中诚信统计的66个债项中,有41个债项评级展望为负,比例高达62%。评级公司出现密集“做空”。
协会发出“指导性意见”
《金证券》记者从国内一家知名评级公司债券评级部门资深人士口中证实,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的态度变得越来越严厉。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给评级公司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评级公司对于连续跟踪的债项,要在债券发行方年报挂出来三个月内出具跟踪评级;另外一个是针对新发债项,要求评级公司在6月30日前出具跟踪评级。我们理解,指导性意见的深意是要求评级公司更好地把控评级标准。”这位资深人士说。
据了解,指导性意见出台后,大量的评级报告在4-6月间发布,加上债券评级下调数量确实较往年增多,所以造成了密集下调的现象。资深人士称,往年也有下调评级的情况,不过由于分散在全年的各个时点,所以不容易被注意。
《金证券》记者查阅今年被下调评级的债券,发现主要涉及钢铁、化工和光伏三个行业。
发改委自查令剑指城投债
除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指导性意见,《金证券》了解到,一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即要求涉及债券市场的各个中介机构自查。截至目前自查尚未结束,国家发改委也没有透露什么时候可以结束。但值得关注的是,这轮自查更多针对的是城投债项目。
来自深圳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门的业务人员向《金证券》承认,现在去发改委递交债券类项目申请,想要被审核并不容易。“我们都说发改委越来越喜欢砍价了,你报30亿的项目,他一定只给你批20亿,甚至是15亿。所以现在报项目,得可了劲地多报,还不能让发改委看出来你是故意这么做的。”
协会和发改委已然在债券市场筑起一道防护墙,防患债市出现系统性风险。不过中诚信国际分析师称,债券评级下调虽然对市场心理有影响,但实际交易中还未出现明显波动。虽然对于城投债的风险讨论一直不断,但是从统计数据和实际摸底的情况来看,有政府兜底的城投债风险尚未出现。(胡春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