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债券市场三大趋势

2013-03-04 08:48    来源:《当代金融家》

  ——访中银国际证券资产管理部联席主管张彻

  如今,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尚处分割状态、基准利率尚未形成、信用体系尚不完善....。.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一定程度的风险积累,还制约着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潜力。中国的债券市场应该如何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路径来解决?带着这样的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张彻。

  在加入中银国际证券之前,张彻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曾在JP摩根和瑞信一波等知名国际金融机构从事利率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相关业务,并有相关译著出版。

  下文根据本刊记者对张彻的访谈整理而成。

  市场分割有历史成因

  中国债券市场近十年来发展尤为迅速,整体规模颇为可观,但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被分割成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发展迅猛,交易所市场的发展则差强人意。

  市场分割有历史成因,不是马上能解决或是能简单地解决,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分割肯定是不利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部分市场参与者出于某些交易习惯或市场熟悉的原因等,希望能保持银行间市场的现状。也有参与者认为,银行间市场存在重要意义或原因之一是其有利于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一点倒值得商榷。首先,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通过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三大政策工具来实施;其次,通过对债券发行审核和控制来协助调控金融或经济多少有点行政手段调控味道,但是,当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性还不是很强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辅助一些行政手段。这也是我国经济运营中有些问题不能急于解决或不能简单解决的部分原因。

  所以,解决市场分割不完全是技术问题。目前,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两个债券市场已经打通,但是,进入交易所市场发债或交易的机构还是比较少。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市场有效性的提高,两个市场的统一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

  利率市场化是债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

  目前,有些市场参与者认为债券发行价格不合理,债券在一级市场存在溢价,而在二级市场则难以找到基准,定价在技术上有困难。

  从一般意义上讲,债券定价的基础是需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国内不少人也把我国债券定价基准困难的原因之一归结于我国目前缺乏期限完备、为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的收益率曲线,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美国债券的定价通常使用美国国库券收益率或伦敦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作为基准利率。我国的国库券或国债没有连续滚动发行的机制,不能作为构建收益率曲线的品种,所以,我国债券及其它固定收益类交易大多参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就目前来说,SHIBOR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工具,能够较为有效地反映市场资金需求的变化,但是,SHIBOR波动太大,不够平滑,反应的是较短期的市场利率波动,即市场资金受短期经济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比如SHIBOR在季末、半年期和年底因银行大量吸收存款而出现的短暂异常飙升。

  我国债券市场需要一个更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化利率来作为定价基准。在近几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形成,定价基准及收益率曲线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有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

  信用风险意识认可和信用体系完善

  除市场分割、利率形成机制缺陷外,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对信用风险意识的认可及接受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