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发行数量和规模井喷昭示融资新格局
上半年公司债发行数量、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专家表示,这是股债结构趋向正常化的表现,股权融资为主导的格局将逐步改变,债市的制度设计逐步趋于完善以及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宽将使债市发展后劲十足。
股债融资结构获改善
据Wind资讯统计,上半年,我国IPO融资总额不足800亿元,创2009年IPO重启以来同期新低。而上半年公司债发行创历史同期新高,共发行97只,发行规模达1030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飙升304%和91%。
去年证监会推出公司债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审核周期明显缩短,促进了公司债规模的扩大。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上半年公司债发行规模超过IPO融资规模,表明股债融资结构趋向合理化,重股轻债的格局正逐步改变。政策推动是公司债发行规模创新高的重要原因,这也反映出企业发展对于融资的需求。
“一般来说,债券融资比股权融资成本低一些,但企业偏好股权融资,使我国股债融资结构不平衡。”李大霄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到债市融资。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从成熟资本市场经验来看,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美国公司债占其基本证券融资总额的60%以上,而我国以股权融资为主,公司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完善的表现。
市场流动性待提升
除发行规模井喷外,我国公司债债券品种也在增加。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黄文涛表示,为了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证监会提出将公司债券作为工作重点和大力发展品种,简化公司债券审批流程和方式,鼓励公司债券融资。公司债私募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出炉等表明监管层做大交易所债市的决心,未来交易所债市扩容和公司债流动性好转是长期趋势。
海通证券(600837)副总裁金晓斌日前在2012陆家嘴(600663)论坛上表示,债券市场存在“二小一低”的问题,即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小,市场流动性小,大众参与程度比较低。
赵锡军分析,多头监管降低了债券发行效率并阻碍债券统一市场的形成,债券大部分被银行持有,导致流动性低。建议改变多头监管的局面,形成统一发行和监管体系,同时,逐步改变银行在债券市场“独大”的格局,扩大交易所债券规模,实现债券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自由转托管,提高流动性。
“随着制度设计逐步完善,债券市场一定会蓬勃发展。”赵锡军表示,“债券市场占证券市场的主导地位将有利于稳定、明确投资者风险,进而使得市场趋向理性。”(毛建宇)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