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加速 银行业如何加强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在金融脱媒大趋势下,银行业除了要加快业务转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服务银行转变,还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和零售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
记者杜金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金融脱媒正在加速。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负债端资金来源被分流,而贷款投放也被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挤占,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竞争下技术脱媒愈演愈烈,在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金融脱媒无疑给银行业带来阵阵寒意。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旧有的经营方式显得僵化陈旧。“金融脱媒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采访中,专家和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主动适应,加大创新,推进战略转型,早日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综合化商业银行的转型,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融脱媒寒意袭来
“目前商业银行的负债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中长期存款资金未来将受到保险和养老金的冲击,而一般性的中短期存款又被理财、信托吸引走,证监会不久前又放开了证券公司代售理财产品。一方面,中长期资金来源受影响;另一方面,中短期存款又被分流。”
实际上,此前就有媒体披露,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据人民银行统计,2011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降低6.7个百分点。“假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再稍微放开的话,各家银行的压力将相当大。”宗良担忧地表示。
同时,过去数年间,随着债券市场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银行贷款一家独大的格局悄然终结。继存款脱媒之后,今年非常规信贷的规模显著增长,贷款脱媒的特征也开始显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钱学宁博士表示:“金融脱媒是中国金融体系均衡的必经路径,是银行信贷主导的金融服务转向市场化融资模式的正常反映。从2000年至2012年银行信贷融资已经从社会信用总量的90%左右快速下降至55%左右。”有媒体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6.72万亿元,只占当期社会融资总量11.73万亿元的57.3%;而同期,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的占比则累计增加了9.8个百分点。从最新公布的11月数据看,在信贷需求有所放缓的背景下,11月社会融资总量仍维持在万亿元以上高位,也说明金融脱媒情况仍在延续。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崛起,“分食”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16万亿元,同比翻番。可以说,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技术脱媒已经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带来诸多挑战,更直接挑战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边界及运行模式,这令商业银行倍感压力。
银行业务和风险承压
资金与技术脱媒的深化,对银行业的冲击已然显现。
“大客户业务越来越不好做了。”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优质大客户的脱媒现象将更加普遍,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以高端大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定位难以持续。
更值得警惕的是,金融脱媒使得银行本身的风险悄然上升。业内人士表示,金融脱媒后,市场上的融资需求会转移到影子银行,目前而言,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体现在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金融形式上。
事实上,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民间金融的风险已陆续暴露,并牵连到当地的银行系统。而银信合作的一些理财产品的资产质量也值得关注,有一些理财产品背后对应的基础资产多是一些空壳房地产项目、长期基础设施工程,有的资金甚至投向了一些高风险项目,而这些项目可能并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倘若资金链条断裂,影子银行的危机将可能迅速传导至银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
在钱学宁看来,金融脱媒,虽然短期内由于全社会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反而受益,但从长期来说,金融脱媒会给银行的传统主业带来影响,银行的一些传统优势在金融业整体创新风潮和市场细分压力之下会逐渐消失,利差收入将降低,代之以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
巩固优势加强创新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中国金融市场会加速发展,由此带来金融脱媒也将进一步加速,这将会给传统银行的资产、负债、客户群体以及市场空间带来更大的挤压。对此,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日在2012年第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上提出:“中国银行业必须顺应金融市场发展和资金脱媒加速的大势,适时打造自己的服务优势、技术优势、效率优势、安全优势,适时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资产负债及盈利的协调、稳定增长。不断创新,不创新必然落后,落后必然会被淘汰。”
钱学宁认为,银行业必须尽快借助当前的政策、规模和渠道优势,搭建新兴金融平台,寻求新的金融服务创新与利润增长点,并进行成本重建,迎接其他金融同业的挑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金融脱媒及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银行应从市场规范、流动性管理以及利率形成等方面,作出适应性调整。而由于理财和财富管理本身就是资本节约型业务,因此培育理财业务,也是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实现业务转型的策略。
业内人士也表示,银行业除了要加快业务转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服务银行转变,还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和零售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