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信息系统推进缓慢 称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2012年下半年以来,“房姐”、“房叔”、“房媳”轮番登场,这些涉房事件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感叹,到底有多少人不合理或不合法地拥有数十套,甚至上百套房产?随着住建部多次强调要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公众也对其寄予了“反腐”厚望。
目前,距离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2013年6月底)已过去一周,却鲜见住建部的官方消息,法治周末记者在其官网上也查询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此前,就有舆论认为住建部“爽约”了,未能如期完成500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
不过对于住建部何时提出要实现上述目标,法治周末记者并没有查询到具体的文件。从法治周末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最为接近的版本就是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的表态——全国4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已完成,按照此前住建部的计划,今年6月底将完成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工作。
据记者了解,从2010年开始,住建部便开始着手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工作,直到2012年6月,住建部才宣布实现了全国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联网工作。
尽管近日住建部未就联网推进的最新情况做明确表态,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推进缓慢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被认为是一些地方官员因怕腐败而为联网设置障碍所为,那么这是否为联网工作难推进的最大原因?联网一旦实现,反腐是否自此有了利器?
反腐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2年下半年以来,“房姐”、“房妹”、“房叔”、“房媳”不断被曝光,“涉房腐败”案件的频发,也让社会各界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附带的反腐功能寄予了颇高期望,公众希望能藉此揪出更多的腐败官员,对此,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啸认为这是对个人住房登记系统功能的一种误读。
其实,自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推出以来,住建部官员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系统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这个问题,上至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下至实际推动该项工作的官员,都在多个场合强调,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只做数据统计、分析汇总,不提供查询服务。
不过,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房产信息的披露仍存有担忧和顾虑。为了减少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顾虑,住建部也和地方政府签订“安全协议”,承诺联网数据仅用于宏观分析,而且查询权限也保留在地方政府,住建部颁布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也对信息查询权限作了严格规定。这就意味着以“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进行反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其实,住建部同地方政府签订‘安全协议’不仅是保护官员的个人隐私,也是在保护公众的个人数据信息的安全与隐私。”程啸说。
“即使联网之后,怎样查询信息应该受到限制。”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也对记者强调,个人住房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权的范围,物权法明确规定,在平等的市场主体进行交易时,只有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方可进行查询,即使公安、检察等公权力机关要查询相应的房屋权利信息,也应当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进行。因此,不应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和反腐做紧密的联系。
程啸认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反腐提供便利,但真正的反腐应当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如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