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寒冬部分高管依然坐拥巨额年奖 灰色收入高企
面对2012年PE基金募资寸步难行,一家国内股权投资基金副总裁张涛感慨,PE行业寒冬的确有点冷。
在他得知一家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总监凭着投资项目去年IPO,领走250万元年奖分红时,他的眼神难掩羡慕嫉妒恨。
以往,春节期间的PE同行聚会,年奖分红总是不可缺少的话题,但今年没人愿意触及这个字眼。
“别提年奖了,有同行连项目投资佣金提成都还没拿到。”张涛直言。这并非个案。
去年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曾对PE/VC基金各层级人员的薪酬绩效进行调研,发现在PE行业过冬期间,基于薪酬不合理引发的员工离职率达到14.5%,而公司整体平台搭建不足与未来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引发PE员工跳槽的比重则有36.4%。
但是,在薪酬不合理引发的员工离职率偏低背后,是隐藏在PE领域的各类隐性收入,依然让PE基金团队成员坐拥巨额年奖。
“在PE圈,尽管员工合同会规定年薪额度,但年奖实际发放额度,多数情况下是由基金合伙人自主决定。”他强调说。
年奖高低“玄机”
张涛介绍说,他所在的PE基金年奖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项目投资的佣金提成(即项目投资阶段奖金),二是项目实现IPO(或并购)退出的利润分红(即项目退出阶段奖金),其中后者往往占到整个年奖的约80%。
早在2010年,他所在的PE基金有4个项目实现IPO退出,一度分得接近200万元年奖;但在去年,随着项目IPO颗粒无收,他只能领到30万-40万元项目投资阶段奖金,作为2012年年奖收入。
“春节同行聚会时发现,去年没实现项目退出的多数PE基金,副总裁年奖都在30万-40万元区间,董事总经理则超过50-60万,投资总监也有20万-30万元。”他表示。
然而,这只是账面上的年奖。
张涛无奈表示,其中15万元年奖,是去年考察投资项目的差旅报销款。他心里清楚,若不是去年他所在的PE基金新募集一只5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并在今年1月收到首批1000万元管理费,30-40万年奖未必有着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