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主营收入将占河南比重超40%
产业集聚:做好“1+1大于2”算术题。
我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主营收入将占全省比重超40%。
【中原经济区规划原文】
构建“米”字形发展轴,提升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功能,加快东北西南向和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建设,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基本骨架。
沿陇海发展轴。依托陆桥通道,增强三门峡、运城、洛阳、开封、商丘、淮北、宿州、菏泽等沿线城市支撑作用,形成贯通东中西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城镇密集带。
核心提示
栽上梧桐树,凤凰中原飞。“20年后,我第二次飞回河南这棵梧桐树上。”3日上午,制冷从业者彭仲尧从车间里走出来,接受记者采访,他的身后,是中原经济区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正在打造“中国冷谷”的民权产业集聚区。第一次是为“入伙”一个名企,这一次是为在一个有着50多家制冷企业集聚的平台上施展自己。老彭一语道破产业集聚的魅力:“当年一根筷子易折断,现在十根筷子硬如铁,更何况是相互交融的筷子。”
【人物】
老“冰熊”人再次“入赘”演绎合纵连横大戏
1992年,24岁的信阳人彭仲尧大学毕业,被当时八大制冷企业之一的冰熊集团招到民权,“当时县城平均工资每月一两百元,冰熊员工已经拿到五六百元。”从一个普通的机修工做起,26岁时彭仲尧就升至高层,也从举目无亲到“入赘”当了民权女婿。
冰熊鼎盛之时,一度拿下10%的冷藏车市场份额,是中国第三大制冷家电或设备制造商,也是河南最早的上市公司。然而2000年后,“冰熊”却在经营和体制等困扰中“融化”,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局。
2003年,彭仲尧和很多“冰熊”工友离开,他先后到过广东、浙江等地,见证了中国制冷产业的发展轨迹。让他颇感宽慰的是,“即便家里的冰熊倒了,在外面我们也争气,有一阵咱民权人占了人家浙江慈溪的制冷行当2/3的江山。”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