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威: 金融改革短期内不会有大动作
在GDP增速遭遇8.1%的阶段性低点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力也在下降,随货币政策逐步宽松,或许会再次带来通胀恶化,并使政策在远期又有收紧的压力。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4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上述观点。
张智威认为,潜在增长力的具体数据目前还没有最终量化。从数据来看,一季度GDP8.1%的数据似乎是在中国潜在增长率上方,即中国潜在增长率比8.1%还低。
最近几天,高层频频调研释放出的金融改革信号备受关注。但是张智威对此则比较谨慎,他认为在短期内有特别大动作的可能性不大。放眼今后一两年也许会更乐观。
经济或已见底
张智威表示,导致潜在经济增长力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CPI的环比增速还是较高,另外,劳动力的情况还是偏紧。
具体而言,三月份CPI,环比上升了0.2%,而过去的十年里,CPI在三月份环比大多数是下降的。他认为中国经济不能说是过冷,可以说是略有过热的。让他更为担心的则是中国在劳动力供给上还是偏紧,并在一季度有所恶化,而不是随着经济的下滑出现松动。
1季度供需比例达到了1.08%,他解释,就是100个人找工作,有108个工作在那里,去年四季度是1.04。
“我们的解读是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出现了比较迅速的下降,一季度GDP虽然只有8.1%的增速,还是处于潜在增长率的上方,有一个产出缺口,经济并不是处于一个过冷的状态。”
不过,去年四季度8.9%,今年1季度8.1%的表现,还是让宏观经济学家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已经见底,而三季度将得到回升,全年增速在8.4%左右。
一般认为支撑回升的因素有:流动性的改善、出口环境的恢复以及部分行业如钢铁、汽车、铁路等的反转。
对于流动性,张智威认为,今年或许不会有降息,但是5、7月份或许会迎来两次降低准备金率的举动。
只是,张智威认为,如果政策继续放松,未来的一段时间经济反弹,尤其到下半年的时候,经济反弹到8.5%以上的速度,通胀压力可能又会继续恶化,CPI 可能反弹到4%之上,到那个时候,政策可能又会面临收紧的压力。
两年后金融改革更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轮中国此起彼伏的金融改革,张智威则认为短期内不会有特别大的动作,时间再看长远一点,比如一年、两年会更乐观一些。
“现在中国改革的趋势是渐渐的改革,所以改革的力度还有待观察。但是改革的走向,改革的步伐近期提高了一些,更快了一些。”他说。
此轮金融改革宏观层面的几大议题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近期理论界对其先后顺序讨论和分歧也颇多,比如应该是先利率后汇率,还是先国内后国外等等。
张智威表示,从经济学的原理上来说,不太容易说清楚哪一个是正确的顺序,顺序都是可以讨论的。也许是两个方向走,国内的改革、国际的改革,都是在同步往前走,不是说国内改革百分之百好了,再改国外。他认为两边都有进行,是现实实践中更可行的方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