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联合银行误导储户 存单变保单凸显利益纠葛

2012-07-16 09:42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股市有这样一句黑色幽默:“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有人则套用这样的句式,调侃一些不良银行网点:一万进去,七千出来;笑脸进去,落泪出来。

  这个调侃也许有些夸张,但并非耸人听闻——近年来,存单变保单、遭忽悠误买保险的投诉可以说接而连三。尤其是不少老年人到银行办理业务,都遇到过被误导将存款购买成保险的情况。

  为此,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曾于2011年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人员不得派驻银行网点,销售人员不得误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

  如今,规定出台已经超过一年,记者调查发现,被误导而投诉无门的老人仍是屡见不鲜,为何银行保险销售“存单变保单”乱象屡禁不止?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又有什么利益关系呢?

  银行工作人员忽悠客户将活期储蓄变成保险

  家住山东淄博市张店区70多岁的李大爷给中国之声打来热线电话,反映自己在建行网点存的活期储蓄成了保险。

  李大爷:我姑娘在建设银行存款,她把我存款的一万六弄成保险了。今天我想把那个钱提出来,她说不行,说给存成保险了。

  李大爷非常疑惑,自己的活期存款怎么就会变成了保险?而他的女儿也表示,当时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存的款。

  李大爷:我姑娘她说,钱存保险能返还,她就是被误导了。咱也不知道存里面拿不出来,说是必须五年以后。

  老人拿着存折到银行理论,却被银行一句话堵了出来。

  李大爷:业务员说是本人同意的,签的字,说存上了还给你利息啥的。银行不是存钱,成了弄保险的了。

  保险公司联合银行隐瞒合同条款误导老年储户

  其实像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保险公司联合银行,对老年储户进行误导销售的情况屡见不鲜,以至于出现很多家庭不放心老人独自去银行存款,怕的就是被忽悠。为何出现这种现象?说白了,利益使然。记者联系某国有大型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向记者透露了存款变保险幕后的内情。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柜员可能会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可能对保险比较排斥,他就会故意隐瞒销售产品是保险理财产品;还有他会夸大分红的收益性;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保险是有五年期或者三年期的,有些业务员就说,你存上一年之后就可以取出来,同时他没有告诉客户退保的时候可能会有一部分的损失。这些情况客户都是不知道的。

  隐瞒合同条款,夸大分后收益,这已经严重违反了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但存款变保险的黑幕还远不止于此,一直把别人的信用当做衡量一个人是否诚信的银行却没能守住信用这个原则。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银行或者邮政它会代理一些保险公司的产品,它有时候就直接刻意隐瞒保险公司的名称,说这是他们局里面推出来的理财产品。有很多相关情况他都透露的并不完整,甚至是完全隐瞒,客户只有在接到保险公司的一些回访电话否认时候,才会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产品。

  这位知情人士透露,银行之所以推销代办保险,主要原因是银行客户中有相当多的保险潜在客户,保险公司会给销售保险的银行一定的提点。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现在保险公司和银行有这种合作的关系,由保险公司讲师或者是培训人员对银行柜员或者大堂经理进行一个销售上的培训,由于这个和他们的个人业绩是挂钩的,在销售的时候,会将保险公司的情况说明做一个误导的介绍。

  银行储蓄柜台销售商业保险屡禁不改因利益所致

  其实,早在2009年,保监会等部门就严令禁止银行储蓄柜台销售商业保险,然而在禁令面前,不少银行却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屡屡违规。不久前,山东保监局与辖区内42家省级寿险公司一把手签订“承诺书”,要求其担当治理“销售误导”第一责任人;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销售环节“七项禁令”,着力纠正银邮代理等渠道故意混淆保险与存款的概念、夸大合同收益等问题,对查实的销售误导行为,将严肃追究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严肃追究上级机构相关高管人员的责任。山东淄博市银监局表示,将根据上级部署,对违规销售保险的银行进行严肃处理。

  淄博银监局:淄博辖内都是归淄博银监分局管辖的,我们接到举报的话会进行依法合规处理。

  对目前各地仍存在的混淆存款和保险概念的情况,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说,银行并非不能销售保险产品,关键是不应该在储蓄柜台销售保险产品,而应该在专门的理财柜台或其他柜台销售。在向市民推销时,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能辜负了市民对银行的信任。他同时表示,目前山东省也正在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对违规行为严格监督,严令禁止,严肃惩罚,严打保险误导销售,杜绝欺骗消费者的骗保行为。

  有关人士:如果是有这种问题,你可以及时的把它转接到保险协会来,这样我们会及时的跟去保险公司协调。

  不可否认,林林总总的保险对需要它的百姓来说,有其好处,保险业务全面开展无可厚非,但顾客是否需要购买保险纯属自愿。保险公司和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顾客的信任来发展业务,用模糊的概念和不透明的障眼法引人上当,这样的一锤子买卖,最后只能是赢得一时的利益,伤了整个行业的口碑。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