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原创 视频 评论 财经 房产 汽车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体彩 消费 娱乐 公益 河南爆款 数读有道 郑在读书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重点推介 > 正文

在伟大旗帜下自觉担当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2018-01-02 10:17 来源:求是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必将更加有力地打破人们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富强唯一道路的迷思。

  核心要点:

  ■不同时代的使命,是依据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外环境提出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当时先进政治力量依靠和引领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客观规律的转化的奋斗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必将更加有力地打破人们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富强唯一道路的迷思。

  ■在加强党性锻炼中,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以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锐意开拓进取,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完成这个伟大使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使命的论断,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我们必须用这样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

  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不同时代的使命,是依据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外环境提出的。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民族进步史,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都是当时站在时代进步潮流前列的先进政治力量勇担历史使命,依靠和引领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客观规律的转化,努力造福于人民的奋斗史。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这样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先锋队、中华民族先锋队,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同时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和世界政治舞台的90多年中,世界不断变化,中国不断变化,时代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些变化历程中,我们党总能科学分析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牢牢抓住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意愿,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斗,实现了中国社会、中华民族的一次又一次伟大飞跃。第一次,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世界进入“两超争霸”、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成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经历了极不平凡的5年。我们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大旗,面对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系列变化,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深入破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前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世界赞誉的奇迹,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也要看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是,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特别是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的进军号正在响彻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正在加紧进行,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军正在迈出铿锵步伐,这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开启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伟大飞跃。由此,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

  二、牢牢把握新时代的主题,把实现伟大梦想建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基础上

  中国进入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十分伟大的事业,完成这个伟大事业就意味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得到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世界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那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必将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必将更加有力地打破人们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富强唯一道路的迷思;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完成伟大事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围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对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领域的发展目标任务、战略布局,以及重大方针政策作出了重大战略安排,中央各有关方面正在抓紧作出工作部署。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方面,我们的有利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更好更坚实,我们也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同时必须看到,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时期,国际关系中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矛盾,比以往更复杂,而且新矛盾和老问题交错叠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可以预见和尚难预见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

  比如,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不可能一帆风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要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及利益固化的藩篱,不可能没有阻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面临不少深层次难题;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实现祖国统一,要排除各种障碍和干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面对各种消极腐朽没落文化的抵抗,尤其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全球化、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霸权主义出现新态势的挑战,等等。这就决定了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将从内部到外部、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各领域面对各种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能否取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将长期地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党的治党治国能力,考验着党组织的战斗力、共产党员的党性和政治定力,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发扬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确保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胜利,最为重要的是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条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和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努力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共产党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制度保证、政治保证和最大优势。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阐述,非常科学,非常精准,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充分体现了其中的科学性、时代性、原则性、系统性,是我们推进新时代伟大工程的总纲,是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和管党治党能力的目标遵循及行动引领。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意志,在党章中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民族之大幸。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密切联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得更强更好。

  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性建设,统领推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收到时代需要、人民期盼的好效果。党的全部建设都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都要把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作为推进伟大工程的首要政治担当。在加强党性锻炼中,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选拔任用干部、吸收新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条件。党组织的活动必须强化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必须立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着力解决有损党的执政能力和有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突出问题。确保党在新时代履行好历史使命,更好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应当高度重视的是,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治好两种相互联系的腐败病。一种是政治上的蜕变,即政治上的腐败,就是放弃、背叛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动摇、背离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迷失前进方向,在政治上走老路、走邪路却不自知。再一种就是放弃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追求个人享乐,生活糜烂,贪婪无度,堕入追逐私利和滥用职权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两种腐败性质不尽相同,但彼此相通,都会对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这两种腐败病很容易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总病根都是政治上站错了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了大问题。从严治党务必要抓住解决人们头脑中“总开关”问题开展工作,不松劲、不间歇,决不能失之于宽松软。要善于小中见大、防微杜渐,从表象入手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综合整治,勇于自我革命,及时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斗争,坚持扬正气与祛歪风相结合,既认真强化法纪监督的刚性约束,又精心培植和激发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内生动力。(作者:郑科扬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