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重点推介 > 正文

脱贫攻坚要将“可持续性”纳入考核指标

2017-04-06 08:41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摘要] 可持续生计方法是近年来对贫困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基于对贫困原因的深层次理解而提出的,大致包括了就业、人的能力和自然资源等因素。

  3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脱贫攻坚“要激发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并强调“要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确保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这些要求对于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十分重要。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应激发内生动力,注重脱贫成效的可持续性。因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吸纳社工的方法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贫困人口有无内生动力是反贫困成果能否做到可持续的关键。贫困从表面现象来看是收入或支出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能力问题。因此,能力扶贫是已经被大家关注的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工作要目中有人,要注意人的成长。这里,贫困人口能力成长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动机,也就是要有内生动力。只有激发起贫苦人口的内生动力,他们有了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愿望,才会提高自己摆脱贫困的能力,我们的反贫困成果才能可持续。何况,贫困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长期处在贫困地区或是贫困家庭的人,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对改变自身贫困状态失去信心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内生动力的缺乏。因此,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十分重要。

  为此,可以考虑采用社工的工作方法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社会服务工作,它的基本理念是,将受助者视为积极能动的主体,而不只是被动消极的客体;它是运用专业的方法,使受助者发挥潜能,以自已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社工方法在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上具有很强的优势。目前,已经有些地方在推动社工参与扶贫,他们利用专业手段,分析贫困人口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发展动机,帮助他们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途径,在使“救济式扶贫”向“增能型扶贫”转化中取得可观的成效。我们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不妨吸取社工的理念和工作方法,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二、将“可持续”要求注入扶贫考核指标体系

  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考核制度中,考核指标是其中重要的构成要素。由于考核指标在工作中具有导向性,合理的考核指标会产生正向的激励,从而起到促进和保证扶贫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所以,考核指标的合理性直接关乎扶贫的质量。

  我们看到,各地都认真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考核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浓缩了人们对于扶贫工作内涵的认识,一般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之下还有许多子项,如有些地方是5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面还设有24项二级指标,这24项之下还有更多的子项,非常详密。不过,应当看到,这里的不足之处是,因为它们是年度考核,缺少了脱贫成效“可持续”的维度。

  我建议在考核指标中增加可持续生计的维度,即考核贫困人口是否能力真正得到提升,脱贫成效是否可持续,当贫困人口已经脱贫、驻村干部离开后,他们的生计是否还可以持续而不会返贫。可持续生计方法是近年来对贫困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基于对贫困原因的深层次理解而提出的,大致包括了就业、人的能力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其中,关于人的能力的内容值得我们吸纳。那么,生计可持续的能力如何评价呢?在操作上,我建议在考核体系中增加一个三年或五年的反贫困成果 “回头看”的内容,就是看3—5年的返贫率。如果一个村庄的贫困户在脱贫后返贫率很低,就说明当年的反贫困是成功的,成效是可持续的;反之,如果返贫率很高,而且不是由于一些风险因素如大病、灾害或子女上学等造成的,就说明当年的反贫困成果不扎实,未能做到可持续。(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张秀兰)

    原标题:脱贫攻坚要激发内生动力,将“可持续性”纳入考核指标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