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准确把握依法治省的着力点
2015-04-23 09:29
来源:www.hnass.com.cn
[摘要]
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在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切实增强依法治省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我省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各项落实措施的法治化程度。
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在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切实增强依法治省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我省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5年3月,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可以说,河南法治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我认为,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精神,就要全面准确把握依法治省的着力点。
一、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的历史背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做法,巩固和提升改革发展成果和破解现阶段发展难题的需要。
省委《实施意见》,阐述了“文化大革命”践踏法制的教训,充分论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大意义,并强调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现代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从横向的角度,总结国(境)外一些顺利实现现代化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验,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尽管地理位置、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但它们都充分依靠法治化管理,较好的解决了法治和人治的冲突问题。省委《实施意见》,还着重分析了近年来河南在用法治巩固和提升河南改革发展成果和破解现阶段发展难题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如,经济领域立法较多,社会领域立法相对滞后。
二、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的地位和作用:改革与发展不仅取决于法治化,而且受益于法治化。
《实施意见》强调,重大决策要于法有据。当前,我省改革与发展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我省这一轮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和有关制度的安排,为“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落实提供法治保障。因此,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与推进依法治省”两个轮子一起转。同时,教育与引导全省干部群众坚信我省这一轮的改革与发展不仅取决于法治化,而且受益于法治化。
三、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的抓手和主线:最大程度地约束和规范公权,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私权。
《实施意见》,对依法治省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安排部署,使依法治省定位科学、量化有度、执行有矩。透视《实施意见》的制度安排,应该把握依法治省的抓手和主线,即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使全省人民管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使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也就是最大程度地约束和规范公权,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的法治化。
四、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各项落实措施的法治化程度。
要把加强“四个河南”和“两项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实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三山一滩”搬迁扶贫、产业集聚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双基双治双安”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能通过立法固定下来就固定下来,不能通过立法固定下来的可把一些“惯例”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升河南法治建设成效的可复制性和制度建设的影响力。
五、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的主体和客体:人民群众是主体,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事业是客体。
人民群众是依法治省的主体,不是依法治省的客体或对象,建议依法治省的各个环节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如,在立法环节,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等;在司法环节,加强庭审公开,完善公众旁听制度,推行重大案件庭审直播。完善新闻发布、公开听证和公开答疑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建立第三方参与机制,等等。同时,要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省的客体。依法治省的客体,是河南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总之,通过依法治省,不断提高河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法治化程度。
六、全面把握依法治省的价值目标和最高境界:法治文化悄然形成,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得以确立。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说过:“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河南地处中原,中原文化丰富厚重,这有其好的一面。同时,中原地区长期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家法、族规往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也长期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规则。严重的家法、族规意识,常常使人们以家法、族规代替国法,讲人情多、讲“清官”多、讲血缘地缘亲缘多,但讲法律少、讲规则少、将司法程序少,以至于一些地方各种陈规陋习滋生蔓延。要把法治作文化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来培育,使法治文化成为实现各种资源最佳组合、效益最佳发挥、利益最佳分配的基础性条件。人治理念、哥们义气、面子文化等影响改革与发展的潜规则逐步消除,敬畏法治、规则意识、权利本位、权力制约和监督、公平正义等法治文化得以形成,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得以确立。我们坚信,经过持续努力,具有河南特色的法治文化会悄然形成,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得以确立。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本文系作者在河南省依法治省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