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途中,要深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图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承载着新内涵,昭示着新任务、新工程、新斗争、新梦想。如何准确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成为我们领会十九大精神的一个关键。
进入新时代的根本依据: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特别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而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高铁、核电等已经成为我国靓丽的名片。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科技水平已经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依据与实践基础,也构成新时代的时代标志。
新时代的新主体、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新就新在历史条件、时代课题、主要矛盾上,新在新思想的指引上,新在新使命、新目标、新征程上。对党来说,新在有新气象、新作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的论述,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即从五个不同的主体来说,新时代分别有什么样的新要求、新目标。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新时代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一要求明确指出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新时代的第二个要求是要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战胜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困难、重大阻力,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第二,对国家而言,新时代的两个新要求,一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确定的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面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二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达到的目标,它的提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它把过去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第三,对人民来说,新时代首先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通过实干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就要求克服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心态,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二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四,对民族而言,既提出了新要求,又提出了新目标。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首先要求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前进的力量是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最大的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无数仁人志士的诉求。
第五,对人类来说,新时代之中国有新定位。我们既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又要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积极参与国家秩序的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于我国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由于我国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我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相反,要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之,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途中,要深刻、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图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员 谢文新)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