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头条 > 正文

引导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2017-03-07 09:09 来源:人民日报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大势,推动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进程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科学的分析说明,提出正确的应对方略。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活动能力,使人类活动突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带来了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拉近了人类交往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交往的效率;形成了全球性生产网络,推动资源在全球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了科学的普及、知识的传播、技术的扩散、人员的流动,增加了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扩展和深化,使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相互关系不断变化;推动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发生碰撞、竞争、渗透和融合,形成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生产力的全球化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球性经济组织、经济规则和治理体系。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每一次革命,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了世界市场,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以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以重化工业的兴起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全球的统治,形成了现代世界体系。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为主要标志、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在赋予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

  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现代化。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全球化进程虽然有曲折和反复,但作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的。

  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弊端

  社会经济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总体上属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在《共产党宣言》等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中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曾经在历史上起过革命性作用,创造世界市场、推动经济全球化就是其突出的成就。正是基于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同时必须看到,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获取最大限度利润为动力的,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包含着深刻矛盾和严重弊端。

  第一,不平等。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现代化,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其在这一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并通过暴力掠夺、殖民征服,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从中获得巨大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长期锁定于不发达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深刻指出,“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殖民体系瓦解了,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平等性质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在世界范围内不断重演,并且愈演愈烈。

  第二,不平衡。这主要表现为:一是脱离了黄金和实物支持的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形成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货币创造与商品生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导致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严重失衡,全球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二是在商品和资本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同时,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却受到严格管制,处于被分割状态,导致各国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三是发达国家一味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自己却大都信奉国家利己主义,并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交替使用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

  第三,不可持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发展起来,表现为全球范围的阶级对立、贫富分化、失业、生产过剩、生态灾难和金融动荡,并通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集中爆发出来,妨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虽然难以根除,但可以通过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不存在类似主权国家的权威机构,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决全球性危机是比较困难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以转嫁矛盾和危机,使经济全球化进程经常被经济民族主义或各种反全球化运动所阻断或逆转。

  如何克服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刻矛盾和严重弊端,引导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面临的重大课题。

    探索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

  多少年来,为了克服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人类社会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在国家层面,通过实行国有化、福利化等措施,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在国际层面,通过创建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推进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和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这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果,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弊端。20世纪80年代后,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更加突出和尖锐地表现出来: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同时,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经济运行大幅波动,金融危机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上升。事实证明,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难以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经济全球化的前途在哪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察,勾画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和各个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类解放的必然要求,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一方面,只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和地域的局限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阶级剥削、国际剥削和国家之间的对立,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而是经济全球化的支持者。马克思主义既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也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闭关自守,致力于探索超越资本主义局限的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以消除各国人民之间的分隔和对立,推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合作交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毫无疑问,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绝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世界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我国将长期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在此条件下,社会主义和一切进步力量的奋斗目标,是改变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直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把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类的解放、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联合世界上被压迫民族,为推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作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倡导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在探索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弊端集中爆发,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关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的深刻思考,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不动摇。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大势,推动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

  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这些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凸显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新形势下,必须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的走向,努力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一方面,在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推动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缩小南北差距,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共同发展。

  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成为大势所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促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应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超越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俗教条,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开辟了广阔道路。国际关系是国内关系的延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成功,为探索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和经济全球化道路展现了光明前景。

  (作者:张 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