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已与5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734对友好城市关系,共建有136所孔子学院、17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等,在科学、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得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在加强互联互通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一方面,以基础设施联通为代表的“硬联通”为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国际分工优化、合作水平提升创造了更好条件;另一方面,文化交流等“软联通”对国家间加深理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形成全球治理新理念同样意义重大。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质量和效率,是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互联互通成果斐然
几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方面有显著进展。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产能合作深入开展。中国已先后与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多份“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与30多个沿线及其他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有关文件。仅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就形成了76大项、270多项有代表性的成果。
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要环节,一批重大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已与43个沿线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与12个国家建有34条跨境路缆。仅2017年,就有多个先行项目捷报频传: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肯尼亚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瓦利尼隧道工程正式开工等。
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投资水平持续增长。“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加快构建,已生效自贸协定15个,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涵盖8000余种零关税进口产品。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资金融通不断扩大,金融支持逐步增强。2017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数由成立之初的57个增至84个;丝路基金已签约17个项目,承诺投资约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达800亿美元;中资企业海外发行美元债约1800亿美元。2017年,中国信保积极支持企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投资、工程承包业务,累计承保金额达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5%。
民心相通不断深入,交流活动广泛开展。中国已与5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734对友好城市关系,共建有136所孔子学院、17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等,在科学、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顶层设计仍显欠缺,多层次对接尚未实现。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保障,顶层设计对明确合作方向、打造多层次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多处于合作意向或合作备忘录阶段,并呈现零散化特征,缺乏基于多层次对接的战略设计。由于顶层设计和多层次对接的欠缺,区域定位趋同及产业布局重叠问题明显,部分地区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沿线国家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也给“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阻碍。
其次,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仍需优化。就“一带一路”投融资总量来看,目前资金缺口依然明显,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的资金供给尚不能满足需求。就融资渠道来看,当前中资金融机构的投资占比远超沿线其他国家,但投资能力有限,在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势单力薄。同时,由于缺乏沿线国家参与,相关投资难以分担风险,不利于形成长效机制。就融资方式来看,目前仍以传统信贷方式为主,缺乏新型投融资模式,制约了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
再次,风险防范机制欠缺,投资保障规则有待建立。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风险、制度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影响,“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效益缺乏有效保障。由于一些被投资国家经济状况有待改善、制度环境尚不稳定、法律保障有所欠缺,相关贸易和投资活动也面临较高风险。中国当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以基础设施领域为主,结构较为单一,风险分散能力较弱,国际资源能源价格波动等其他潜在因素都可能对贸易和投资活动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影响“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切实推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对接,实现合作机制的建立及合作方式的创新,加快推进以技术标准统一为代表的标准化进程。具体来说,应对接发展战略,明确各国的潜在比较优势,就合作方向达成明确共识,避免盲目投资;应对接发展规划,明确合作发展的优先顺序和阶段目标,落实具体政策措施,避免同质化竞争;应对接机制和平台,通过各国机构间的衔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动态化调整;应对接具体项目,注重“硬联通”与“软联通”有机结合,关注经贸、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项目,共建平台,务实合作,提升项目的效益与效率。
二是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首先,通过统筹国内国际、双边多边投融资机制建设,打破现有障碍,助力资金融通。关注有投融资需求的行业的特征,根据基础设施领域、下游高附加值产业等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明确资金需求总量、周期性特征等,打破投融资瓶颈。关注投融资需求的国别差异,根据“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及机构的信用评级,综合判断其经济状况和融资需求,明确资金缺口与投资风险间的联系,重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充分保障项目资金安全。其次,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鼓励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发展,增强投融资多样性。扩展投融资渠道,拓宽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设立相关基金,关注各投资主体间的业务互补与合作,实现投融资质量的切实提升。
三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跟踪预警机制。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建设,挖掘网络关键节点,提升对新兴风险的应对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信息流的高效联通,强化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决策咨询系统,为企业提供风险效益分析等多方面指导和服务,引导企业投资方向;提高企业对自身投资质量和效率的重视程度,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此外,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投资国各类风险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测,利用多边规则和法律手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争端仲裁和风险处置长效机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作者李佳霖 张倩肖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