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契合优秀传统文化,既展现着强大的“中国优势”,更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组织方面的坚强领导,并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安排,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同心圆”
日前,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和肯定。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新型政党制度有别于旧式政党制度的新特点,鞭辟入里的分析、横贯中西的视野,展现出坚定的制度自信、彰显着充分的中国优势。
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中国优势”,体现为广泛的代表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党制度,代表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公约数。早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就指出:“共产党员必须在农村中、兵士中、贫民中、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中,以至一切革命同盟者中,进行自己的活动,为这些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今天,全国政协的34个界别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相较而言,有些两党制或多党制则出现了“代表性断裂”,有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实际操作与“民治、民有、民享”相距甚远,真正的决策是由那些最有组织能力、最有钱的利益集团做出的,社会边缘群体则无法被代表。
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中国优势”,体现为治理的有效性。良好的政治制度起码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效能,二是廉洁。从效能角度讲,新型政党制度可以避免恶性党争导致的政治僵局。在中国,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而是参政党,广泛参与国家政治与社会事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携手为共同事业贡献力量。从廉洁角度讲,新型政党制度又能避免一党制缺乏监督的难题,民主监督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功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要将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各级党组应当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
新型政党制度彰显“中国优势”,体现为强大的整合性。一些学者曾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文明将终结于西方发展模式,但事实上,一些国家照搬西方的竞争性民主,带来的是社会撕裂,“阿拉伯之春”演变为“阿拉伯之冬”,出现了持续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保持了足够的政治定力,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组织方面的坚强领导,加强对社会的整合,并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安排,集思广益,调动爱国统一战线的力量,做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同心圆”。这就实现了发扬民主和集中领导的有机统一,既能吸纳有序参与,又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契合优秀传统文化,既展现着强大的“中国优势”,更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 曾 毅)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