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只要存在信用制度,杠杆就不可能消除。去杠杆指的是将杠杆降到合理的程度,这既包括杠杆的水平合理,也包括杠杆的结构合理。
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尽管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的整体杠杆率(债务与GDP之比)并非很高,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杠杆率较快攀升,需要引起警惕。推动经济去杠杆,既能解决当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又能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去杠杆并不是不要杠杆。杠杆是经济、金融和信用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只要存在信用制度,杠杆就不可能消除。去杠杆指的是将杠杆降到合理的程度,这既包括杠杆的水平合理,也包括杠杆的结构合理。
从我国实际出发,去杠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国目前的杠杆率和杠杆结构并非朝夕之间形成的,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不尽如人意,银行信贷的持续较快增长直接推动了杠杆率的上升。而政府信用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企债务水平攀升提供了隐性背书。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预示着经济运行仍有一定下行压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去杠杆,要控制好力度和节奏,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与相对偏高的杠杆水平相比,我国的杠杆结构问题更应引起关注。在政府杠杆率、居民杠杆率、金融企业杠杆率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中,虽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偏高,但中央政府债务水平较低,因而政府部门的杠杆水平仍属良性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的债务增长较快,但从国际比较来看,主要发达国家居民杠杆率都远高于我国,我国居民杠杆率仍将继续处在较低水平;虽然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同业业务、表外业务扩展迅速,但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效果比较明显,银行业整体杠杆水平处在审慎监管要求范围内,主要问题是部分中小银行杠杆率较高;虽然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今年以来有所下降,但在可比较的国际样本中仍处在高位。企业杠杆率高,还本付息的负担就重,企业用于投资和生产的财务资源就会受到制约。企业杠杆率持续处在高位,必然伴随流动性风险。可见,虽然我国整体杠杆率不算太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这是具有明显负面效应的结构问题。
不仅如此,目前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又存在着一些“僵尸企业”。这意味着较多的金融资源配置给了效率较低的企业。这显然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并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推动经济去杠杆,应当以企业降杠杆为重点,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并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企业降杠杆,既要加强宏观调节,又要从微观入手。从总体上看,应控制好货币信贷的增长,决不能搞“大水漫灌”。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股权融资。监管部门则可以从银行信贷投放入手,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比如,提高风险权重、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等银行业考核指标,引导商业银行纠正对负债率过高企业投放信贷的行为,加大对杠杆率较低的优质企业的信贷投放。
企业降杠杆,既要控制增量债务,又要化解存量债务。除了上面讨论的增量债务管控,存量债务的化解亦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重要途径。银行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往往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有效推手。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集中处置数万亿不良资产后,企业杠杆率曾一度出现明显下降。未来可以支持和鼓励银行投入更多资源,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应完善机制、简化流程,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企业存量资产。
企业降杠杆,既要立足当下,又要谋划长远。由于历史、体制和结构等多方面原因,企业降杠杆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必然是一项中长期任务。有关方面应制定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骤渐进实施,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去杠杆不仅要有理性,也要有韧劲。(作者:连 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