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府作用须臾不可或缺,但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并不可行。只有同时发挥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才能调动京津冀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核心要点:
■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党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本目的在于发挥京津冀的战略带动作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关键一招,也是打造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点睛之笔。
■ 续写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要求高、任务重。解决好各种旧矛盾、新问题,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朝不待夕苦干实干,既打好攻坚战,又打好持久战。
■ 疏解非首都功能,决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生产力平移,而是立足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得1+1+1>3的协同效应。
■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府作用须臾不可或缺,但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并不可行。只有同时发挥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才能调动京津冀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下大力气消除各种隐形壁垒,下决心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切实把京津冀打造成区域体制机制创新高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他语重心长地说: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事关发展全局的大战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党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本目的在于发挥京津冀的战略带动作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而言,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矛盾最为突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优化提升北京的首都功能,完善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态,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为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关键一招,也是打造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点睛之笔。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植于时代要求,满载着人民期盼!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三省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朝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奋力迈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交通、生态、产业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京张、京霸铁路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更加紧密,产业升级转移和融合明显加快;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取消;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动力得到激发,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京津冀经济平稳运行,连续三年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京津冀各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联动热情,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首都经济圈扬帆起航,一幅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画面在华北大地上悄然出现。
续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要求高、任务重。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到2030年要基本形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当前,旧的体制机制痼疾尚未完全化解,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纷至沓来。比如,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如何让三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互联互通?又如,中关村、滨海新区、河北的各类工业园区如何合作形成新的增长极?再如,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解决好这些旧矛盾、新问题,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只争朝夕苦干实干,既打好攻坚战,又打好持久战。
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造成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等问题的根源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继续按老路走下去,不仅会使北京发展“山穷水尽”,而且有损首都形象。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当前的重点是疏解四类非首都功能: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要认识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决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生产力平移,而是立足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得1+1+1>3的协同效应。京津冀各地要抓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推动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实现区域良性互动。着力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使京津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让“两只手”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府作用须臾不可或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通过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和人口进行区位调整,缓解大城市交通、人口、环境等压力。应当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通过行政手段搬迁企业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不可行,即使强行采用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考虑市场主体意愿,才能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做到事半功倍。当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统筹协调、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市场主体的选择来进行资源共享和功能对接,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只有同时发挥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才能调动起京津冀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在促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上下功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远立意,是要通过京津冀这片改革试验田,闯出一条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路,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积累经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把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与京津冀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措施,下大力气消除各种隐形壁垒,下决心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切实把京津冀打造成区域体制机制创新高地。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这个“硬骨头”上,京津冀各级党委政府要舍得下功夫,以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为重点,勇于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开拓协同发展新境界。特别是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天津自贸区等先行先试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区域统一的金融投资、产权交易、创业就业等政策,带动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拓展。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程浩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面对历史赋予的机遇,无论未来征程上任务多么艰巨,无论形势多么复杂,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更加主动地从协同发展中谋划改革发展,就一定能写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景 平)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