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党史国史研究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关键抓手

2017-03-24 09:08 来源:红旗文稿

[摘要]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捍卫党史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以正确的舆论和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形势、严峻挑战和多重考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大力批驳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肃清这一思潮对人们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重危害。党史国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思想基础、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基本内涵,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在历史问题上大做文章,特别是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打扮成“一连串”错误的集合,大做“翻案”文章,把已经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重新颠倒过去,诋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严重扰乱人们的历史认知和思想认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捍卫党史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以正确的舆论和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关键在于加强党史国史理论研究和建设

  “虚无”历史之所以形成一种所谓“主义”和思潮,是因为其具有一套以唯心史观为指导、建立在“虚无”历史基础之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掩盖和否定历史规律、颠倒是非曲直、扰乱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政治图谋,而且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否定党史国史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歪曲党史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把它作为一种错误的理论形态和社会政治思潮给予高度重视和警惕,进行理论的批判。

  然而,当前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国史研究,存在两大严重偏差或缺陷,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上显得能力不足,在引导社会舆论上影响力不强。一是在理论研究的来源与基础上,偏重专门史、专题史研究甚或“碎片化”研究,通史性研究则严重薄弱。“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但不通历史,则难为其理,也就不能够深刻揭示历史发展的大道和大势。

  二是在理论建设上,重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轻历史理论研究和建设。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但彼此在历史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有差别的,历史理论是关于历史的本体论,是揭示历史是什么、历史向何处去和历史昭示什么的规律性认识;史学理论则是立足历史,如何对待和把握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手段的认识。应该说,历史理论是史学理论的认识基础,史学理论是历史理论的认识工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史学理论是服从和服务于历史理论的,这是历史研究中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辩证法。因此,无论是推动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国史研究,还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都需要把历史理论特别是党史国史理论研究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

  历史理论研究是研究历史发展的方向、道路的,是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是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加强党史国史理论研究和建设,有利于党史国史研究更有力地服务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党史国史研究创新发展,更加有效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使历史虚无主义在我们的党史国史理论体系面前归于破产。

  当前,加强历史理论特别是党史国史理论研究和建设,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我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党史国史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彰显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把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也即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与历史理论相结合,促进党史国史研究的政治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把历史理论特别是党史国史理论研究放在历史研究中的优先战略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加强历史通史性研究和宏观叙事研究,着力于揭示党史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揭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先进性和规律性。全面深化和拓展党史国史研究,立足党史国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不断加强国史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增强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运用科学的党史国史理论,促进历史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深入推进党的领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之间的尖锐斗争,始终而且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坚持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然而,长期以来,诋毁、否定党的领导的声音却一直没有消停过,一有时机就兴风作浪,企图扰乱人们的思想、误导社会舆论、动摇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当前,坚持党的领导,需要高度警惕以所谓对“领导”进行释义来消解和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声音。所谓对“领导”进行释义,标榜对“领导”的本义作所谓“正本清源的解释”,实质在于消解和否定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

  误导之一,认为领导的本质是“影响”。这种观点认为领导不具有强制性,领导不是上级命令和支配下级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是组织或群体中的成员。作为组织或群体中的成员,其地位是在组织或群体中形成的,因此,领导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影响力的动态变迁,被领导者可以成为领导者,领导者也可以成为被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不能以命令和支配的行为,强制国家机关和社会公民服从党的领导。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能否变成国家意志,党组织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的候选人能否成为法定的负责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党的影响力和影响作用发挥的效能。

   误导之二,领导过程中的权力与国家公共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认为,领导和被领导是在特定环境中通过权力实现的,但这种权力既可以是组织或群体中的内部权力,也可以是国家的公共权力,至于何种性质的权力,一般视领导者在国家中的地位而有所不同。当组织(主要指政党政治组织)在国家中居于执政地位时,领导者的领导过程主要是通过国家公共权力和组织内部权力的混合运用实现的。当组织在国家中处于非执政的在野地位时,领导者的领导过程只能运用组织内部的权力予以实现。这种观点还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的过程中,应将主要的关注点落实在权威的提升上,而不是权力的过度或全面运用上。

  上述这两种对“领导”进行的释义,显然是以西方领导学为基础,混合了中西领导学说,冠以中西或学界“共识”,把对“党的领导”的认识引向庸俗化、“去核心化”和泛化,歪曲党的领导中“领导”概念的历史理论和学理基础。对其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同时深入发展党的领导科学。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政治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科学揭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根本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内在统一的,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要深入推进党的领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一要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深刻揭示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把坚持党的领导融入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推进党的领导规律的探索。二要坚持和发展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统一起来,从理论上充分阐明,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三要牢固树立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理论。从理论上充分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都来源于人民,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本领。

  三、牢牢掌握对党史国史的叙述权、阐释权和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学习历史知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对党史国史的研究、宣传、教育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党史国史是党、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党史国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是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历史。反对党史国史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站在党、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牢牢掌握对党史国史的叙述权、阐释权和话语权,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党史国史编修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党史国史编修是党治国理政的“软实力”“软战略”,又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工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蕴涵于国史发展之中的,探索这些规律,不仅需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发展。

  历史、现实与未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党史国史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对现实与未来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理论问题。大力推进党史国史编修,加强党史国史高端智库与对策研究,有利于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揭示党史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党史国史的严重歪曲和否定,必须以国家的意志、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参与,大力推进党史国史编修事业,同时及时对党史国史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予以批驳,切实把党史国史作为党、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自觉维护好、运用好和传承好,并以正确历史观为指导,通过党史国史编修,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揭示党史国史发展规律,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丰富智慧和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宋月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