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原创 视频 评论 财经 房产 汽车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体彩 消费 娱乐 公益 河南爆款 数读有道 郑在读书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新闻传播学 > 正文

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水平

2018-03-22 14: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摘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针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全国新闻院校和新闻传播机构要着力学习、研究、宣传的核心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这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针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全国新闻院校和新闻传播机构要着力学习、研究、宣传的核心灵魂。在这一背景下,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新闻教育、新闻宣传等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指导地位的重要抓手。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两门讲授课程的量级和格局,而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立场、观点、方法等各个层面,与新闻学课程体系和新闻传播实践过程实现全方位贯通关联的教育过程。在新闻学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要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居于显性位置,又要作为指导其他新闻专业课程的思想灵魂,指引着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向。在高校中推进这项教育,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规律,又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实践规律,还要顺应高等教育的育人规律,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话语体系而言,这项系统工程的难度和意义自不待言。

  在当下国内新闻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主流模式中,无论是传统授课型,还是专家讲座型,抑或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型,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具体实施过程。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是统领和落实理论规律、实践规律、育人规律的关键。换言之,拥有一批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熟悉科学的新闻实践规律、掌握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并且懂得以课堂为阵地,善于调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元素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师人才队伍,恰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有力武器。

  基于以上,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水平,具体需要从四个方面着眼,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呈现。

  以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某种理性认识与理想追求,是针对“为什么要教学”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教学理念的体现既具象又无章可循,它所反映的是教师对于教育境界、教学宗旨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往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展现出较大的发挥空间。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队伍。因此,在培养新闻人才之前,专业教师首先就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的“真懂真信”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既从外在逻辑上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话语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又从内在逻辑上清晰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格局中的地位,才能基于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和运用,以立德树人的教育宏愿培育出真正能够肩负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这一历史使命的新闻传播人才。

  一言以蔽之,承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任务的高校教师,首先就要在教学理念上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战略高地之上教书育人。

  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内容

  如果说教学理念是先导,那么教学内容则无疑是基石。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一忌空,二忌浅,三忌陈旧,而优秀的教学实践一般都具备如下几个内容特点:贯穿始终的丰富的信息含量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时刻彰显的鲜明的学科特色、厚实的专业基础与适宜的学理深度;紧贴前沿的学术吸纳姿态和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节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无论是作为新闻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还是作为引领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的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规范等各个方面。专业教师一方面应保证准确、完整地阐释其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还应彰显出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的解释力和批判力,要通过鲜活的实践锻炼和生动的案例解读,让学生切实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历史、科学、辩证的生命力和穿透力。

  总而言之,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内容,其本身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立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的新闻传播教育,要做到打通基于立场、观点层面的认识论,与基于方法层面的实践观之间的桥梁,实现教学内容从“解释理论”上升到“按照理论本质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层面,避免出现凌空蹈虚、坐而论道的“空心化”倾向。

  以答疑释惑、直面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传播过程的某种框架、层次、逻辑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更是教学语言的另一种展示。要通过课堂教学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鲜活的理论生命和广博的实践内涵,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一番功夫,通过贴近实际的问题导入、高度凝练的课程核心、合理安排的重点难点、鲜明有序的逻辑层次、形态丰富的教学元素,以及收放自如的参与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安排,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文性、思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并展现出来。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人才,其关键点就是从“真懂真信”落实到“活学真用”。因此,既不能让教学过程陷入一种单向灌输的刻板模式,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又不能将其置于一种机械的业务培训,或是讳莫如深的意识形态宣讲层面,使得无法与学生达至精神深处的共鸣以实现入脑入心。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从而避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尴尬,以答疑释惑、直面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设计,可以成为首选。

  众所周知,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之道的三重使命,这其中尤以解惑最难,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课堂打造成为充满魅力的知识传授和思想启迪过程,就需要紧紧抓住为学生解惑这个关键点作为突破口,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认知与困惑作为着眼点,直面敏感问题、辨析争议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成为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从而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

  以喜闻乐见、成风化人为效果的教学呈现

  所谓教学呈现是一个相对综合的考量维度,良好的教学呈现既包括教师教学语言的优美、教学过程的流畅、仪表教态的端正,又包括板书书写的得体、课件制作的精良、教具运用的恰当等。但归根结底,教学呈现之美都是为了保障教学效果的成功,其最终目的是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和谐共鸣作为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实践分析,教学呈现的成功与否都应当始终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感观作为前提,以吸引学生对新闻传播实践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作为手段,以师生之间基于立场、观点、方法的相互认同作为方向。因此,教师应当全方位高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以一种与学生对话、沟通的带路者姿态完成施教过程,力求呈现出一种深邃隽永的教学之美。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堂要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就要把握好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的原则,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规划课程安排,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善于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来传递深刻思想。一方面可以巧借互联网平台拓宽课堂边界,充分运用影像资料、经典案例丰富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大胆尝试教学改革,满足不同学情,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模式,创新求变、成风化人。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核心点在于对“观”的培养,而“观”的形成需要由内而外化育而成。因此,注重教学呈现的综合品质,以云行雨施、不着痕迹的育人之境,全方位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呈现的效果,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陈 娜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

(责任编辑:王慧)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