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许多人对用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来整理中国哲学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同样,我们也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学习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但关键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中国哲学的特点和贡献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许多人对用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来整理中国哲学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有意义的。冯友兰先生、金岳霖先生等人都对“中国哲学”和“中国的哲学”进行了区分。我在《中国哲学大纲》和其他的文章中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我现在依然坚持那时候的看法。也就是说:“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在根本态度上未必同;然而在问题及对象上及其在诸学术中的位置上,则与西洋哲学颇为相当。”①“区别哲学与非哲学,实在是以西洋哲学为表准,在现代知识情形下,这是不得不然的。”②基于此,我认为概念分析、命题分析依然是解决中国哲学的问题的最好办法。过去中国哲学讲体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讲,但体会的方法和逻辑方法结合起来不矛盾。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分析的方法、考据的方法都应重视,但最主要的还是分析的方法。这一点我可能是受罗素的观念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与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但也不能夸大这种差别,或者对这种差别作简单的归纳。比如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文化是主静的,西方文化是主动的,把它们作为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这种观念是有偏颇的,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主静是道家的思想,虽然有广泛的影响,但并没有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而《易传》中“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才是儒家的态度。所以,说中国文化是静的文化,那是缺乏充分的理由的。
近来又有人说,西方哲学因为强调主客二分,所以造成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紧张,所以要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必须要求助于中国哲学。我的朋友季羡林先生甚至提出只有天人合一才能拯救人类的主张。对此我们也要进行分析。西方主流思想是强调征服自然,如洛克;但也有主张保护自然的思想,如莱布尼茨。中国讲天人合一,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也有征服自然的思想,各种思想都有。不能简单化。
说21世纪中国思想将占主导地位,就是把问题看得简单化了,中西思想虽有偏好,但都主张一方面要改造自然,同时也告诫不要破坏自然,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不能光讲斗争,征服自然,应该强调和谐合作。
同样,我们也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学习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但关键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是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样,将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毫无疑问,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儒学主要讲做人的道理。但这两者之间也有一致性。马克思写过一篇文章说,专制主义让人不成其为人,专制主义利用儒家,使许多人将儒家和专制主义等同起来。其实,儒学的主要思想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因此儒家思想中也包含有丰富的反专制和民本的思想,儒家在这一点上还是有贡献的。
现在也有一些海外的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的儒家化,这种提法不合适。毛泽东讲过,与天斗,其乐无穷,把斗争看得最重要。斯大林也强调斗争。但如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仇必仇到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以强调斗争和主张和谐作为中西文化或哲学的差异,便是把问题简单化了。的确,儒家把和谐看得最重要,宋儒张载说:“有象斯有对,仇必和而解”,我觉得可以改一个字,“仇可和而解”,这样就比较好地解决了斗争和和谐的关系。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