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食粮,文化产品既具有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获取经济利益的商品属性。这两个不同的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的价值追求。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就要把社会效益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遏制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势头。具体而言,就是要推动文化产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汇聚正能量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实现这一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作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毋容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但还应该看到,文化领域依然存在着主流价值与民间文化融合不足、公民文化权利治理模式阙如、文化庸俗化、文化拜金主义等问题。为了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准确把握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效益选择和着力点。
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食粮,文化产品既具有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获取经济利益的商品属性。这两个不同的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的价值追求。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就要把社会效益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遏制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势头。具体而言,就是要推动文化产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汇聚正能量的作用。
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思想的基础,文化是价值观的母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国家和民族向好的方向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融入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各环节,使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二是推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和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碰撞日益激烈、融合的步伐也日益加快。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怎样走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就成为当前亟待回答的课题。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必须使我们的文化产品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雅文化与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等的关系,以唤起更大多数文化消费者的文化自信,进而使他们主动担当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把我们的文化建设得更富吸引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三是凝聚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有学者认为,今天,真正决定社会发展进程的,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或许正是基于文化与精神的内在关系。中国精神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的长期积淀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就要着眼于国家民族发展大局,努力通过文化产品不断增强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治理”有别于过去的“管理”
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关键在“治理”二字。“治理”有别于过去的“管理”,其主体不再仅仅是政府。文化治理,简而言之,就是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既包括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运转的文化治理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也包括不断提升运用相关法律制度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所侧重,选准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
一是创新文化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文化治理体制机制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中心环节与重点任务,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探索建立依法运营的文化治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首先,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各级政府机关的服务职能,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过去的办文化和管文化为主,向通过政策调节和市场监管服务文化发展的转变。其次,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利益导向在文化市场构建中的作用,促进文化资本和文化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
二是建强文化治理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实现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因此,我们要改进教育方式,注重培养文化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强化实践锻造,突出文化市场对人才的历练和影响,健全有利于文化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此外,既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文化治理人才管理模式;又着力克服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倾向,发挥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三是筑牢文化治理法治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是法治的现代化。文化治理的方式是法治,而不是行政命令。也就是说,文化治理必须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通过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来实现。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文化治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文化领域相关法规制度的落实,形成依法推进文化治理的良好氛围。(陈东辉:作者系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