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简介:张荣华(1961- ),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标题注释: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在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3BKS023)的阶段性成果。
三、生态文明的社会制度基础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
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⑨等。之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进一步指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在笔者看来,这些制度都属于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制度,而具体制度的运行则受到社会根本制度特别是根本经济制度即生产方式的支配和约束。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毫不含糊地强化了政府的作用,因为那些具体制度大多数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操作和调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单一市场社会中无数孤立的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强大经济冲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困难才会有可能得到克服。如上所述,单一的自由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备构建生态文明的内生机制,相反,它对各种危害生态的做法都起到了纵容、刺激乃至鼓励的作用。所以,只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才能成为走上生态文明康庄大道的最佳选择。
(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生态文明高度吻合
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制度,它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劳动人民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这一制度符合前述整体主义世界观和系统综合方法论的基本要求,是一种建设性、整合性的社会制度,因而与生态文明具有最高程度的吻合。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中,所有的劳动者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劳动产品的主人;而生产资料来自大自然,劳动产品是劳动者集体的创造物,劳动者简单消费、节约使用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尊重。恩格斯说:“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⑩“公地悲剧”只能出现在私有制主导的社会里,而在公有制主导的社会中,不仅不会出现“公地悲剧”,相反还会出现人人共有公地、人人共享公地、人人共护公地的局面,因为人人都是公地的主人,公地的生产力既是每个人的利益之所在,也是一代代人之利益所在。只有公有制才能使当代人慎用资源、珍爱环境,也才能给后人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生态文明所追求的目标。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