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们隔开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十年前的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柏林演讲时的这番话,如今听来依然充满深意。
2024年3月20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乎国家长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3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瑙鲁总统阿迪昂举行会谈。两位元首的会面,话题从北京的仲春时节说起。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办好这门关键课程,回答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教师是关键。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为新征程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方向。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胆开拓、担当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不久前,近5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济济一堂,听民意、汇民智、建真言、献良策。他们中有企业家、科学家、大学校长,也有快递员、电焊工、农民。14亿多中国人民所思所盼不断融入党和国家发展顶层设计,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办好思政课,总书记思之深言之切。
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市考察。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梳理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与湖南的故事。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考察了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了解春耕备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
“红军行军途中,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了,老战士的衣服薄薄的……”一位学生站起来讲述了长征途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却在严寒中牺牲的故事。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全面阐释,再到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