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对农民有着深厚感情。 时值金秋,中国大地稻菽金黄,硕果飘香。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记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近青年,同青年谈人生、话理想,对大家寄予厚望。 广大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智能列车从长城脚下飞驰而过,农村公路翻山越岭通达千家万户,穿江过海、飞翔蓝天,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一次次跨越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秋佳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谈及文化传承发展,习近平总是饱含深情。中秋佳节,一起回顾习近平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美好期许,也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绽放
9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指出——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
在甘肃,引洮供水工程曾让中部干旱地区百姓期盼了半个多世纪,但在建设过程中却遭遇重重困难。11年前,一场重要的考察为这个圆梦故事带来了转机。 引洮供水工程带来的不仅是“救命之水”,更是“致富之水”。时隔11年,在总书记的关心下,这项利民工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9月14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长江沿岸的群众在武汉长江游船上深情演唱《我的祖国》。众多演唱者中,一位来自十堰丹江口的库区志愿者心情十分激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我们志愿者,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今天能站在长江边唱歌更是无比自豪,未来我们将更深切地热爱长江,坚定不移地守护母亲河。”
这次全会,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青铜铸宝,熠熠千年;周风秦韵,尽显其中。 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走进展厅听取当地周秦时期历史文化介绍,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馆藏
“着力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民生保障、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
“中方愿同非方深入推进‘未来非洲职业教育’计划,共建工程技术学院,建设10个‘鲁班工坊’。”9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说。
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提议,面向未来,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开幕。中非友好大家庭的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开启了中非关系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