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淘宝上线了特价版,京东也开展了“拼购节”,普遍分析认为,其意在“狙击”拼购平台拼多多。电商巨头如此看重,拼购到底是什么?商品真的便宜吗?模式是否可持续呢?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微信群里的“拼购”邀请链接。
什么是拼购?
拼购,一般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有意向购买同一产品的消费者组织起来,集体向供应商购买,以便享受低价优惠。
目前,最具代表的拼购企业为拼多多,且发展迅猛。资料显示,自2015年10月上线以来,目前拼多多用户量突破3亿,这个用户数和京东都差不多了。
其实“拼购”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团购模式就有拼购的影子,只是目前的拼购花样更多,还融入了社交购物的模式。例如,你可能经常在微信上收到朋友发来的购物链接,让你点击下帮“砍价”,或者邀请你一块拼购,这就是拼购的社交性。
为什么“火”起来?
电商巨头对拼购不会视而不见的,近来,淘宝上线了特价版APP,京东也开展了“拼购节”,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商均在“拼购”上发力,由此可见拼购到底有多火。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等社交平台给拼购制造了机会,再加上其熟人社交因素背书,和其他低价购物平台相比,拼购信任交易转化率更高。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淘宝和拼多多用户群体高度重合,其中卸载淘宝的用户中,有50.3%的用户流向了拼多多。
至于拼购火爆的原因,还有分析指出,消费不但需要升级,也需要分级,拼购满足了一部分人对低价商品的需求,并且通过社交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其中,这是成长起来的原因。
某拼购平台上100多元的“耐克”很常见。
商品真的实惠吗?
拼购火爆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便宜,但东西质量怎么样呢?有拼购成功的消费者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拼过几次水果,火龙果特别小,猕猴桃收到时也有坏掉的,鉴于价格便宜,也没说什么。”
记者注意到,一拼购平台上,100多元的“耐克”鞋子、27元的“new balance”非常常见,真假也难辨,虽然商家并没将它们描述为耐克等,但鞋子上的“对勾”以及鞋盒上的“NIKE”字样清晰可见。有网友留言,“鞋子塑料感太强”。
不否认,拼购平台上不乏有“0元购”“0.1元购”等,东西质量即便再差,和价格比也物有所值。但此类商品数量几乎都是限量的,对于这样的商品,多是拼手速,看运气;更多的商品是“价格不算那么高,质量也不算那么好”。
9.9元包邮可信吗?
记者还注意到,在拼购平台上,不少9.9元包邮产品,不少网友都有疑惑:9.9元连邮费都覆盖不了,这样的产品可信吗?
有电商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多为库存滞销或断码产品,不尽快出售这些产品只会增加库存管理成本,而且卖到这个阶段,企业基本都回收了成本,短时间大量卖出去,减少库存成本就是增加了利润。
另外,邮费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贵,有些商家因为发货数量巨大,可将邮费谈到5元左右,9.9元完全可覆盖邮费。
资料图:某电商企业员工们在电脑前解答消费者的购物疑问。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模式是否可持续?
如上所示,拼购的一个魅力是融入社交因素,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在消耗个人的信任值,而且浪费时间。
“有几次拼购成功了,需要抽奖才有权购买;买之前需要先关注公众号;发起拼购后需要分享给好友帮助砍价或引导他们参与进来。”上班族田田(化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只要有耐心肯定能拼购到便宜东西,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多次发给朋友后,对方也会烦吧?
拼购平台设置这样的规则目的很明显,拉新速度快,而且几乎不需要花推广费用,病毒式营销不过如此,但需要注意的是,病毒式营销通过高爆光率提高用户认知,不代表消费者认可。
那这种模式能不能持续呢?唐兴通认为,拼购模式应该可长期存在,因为价格优惠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杀伤力,只是不会覆盖电商全品类;另外,随着热度的下降,未来消费者拼购不会像现在这么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