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房旅游是个让大多数中国人感到陌生,甚至是有点抗拒的旅游方式,你可以不花分文地住在一个陌生人家里,作为交换,你同样要准备好让自己的家向其他陌生人开放。作为在国外非常流行的旅游方式,换房旅游也延伸到了中国。
1992年美国人艾迪·库辛(Ed Kushins)创办的HomeExchange就是一家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换房旅游者服务的俱乐部。只不过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房屋信息需要汇编成册并通过书信邮寄的方式传递到会员手中,流通周期极长。这使得HomeExchange会员发展缓慢,并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而后来互联网的兴起给HomeExchange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不过,要通过HomeExchange开始真正的换房旅游前,你必须成为它的付费会员。以中国用户为例,HomeExchange提供按季度和按年份两种收费模式,分别为人民币330元和816元。会员提交个人及房屋信息并通过审核后,即可在会员有效期内与其他会员进行无限次交换,而对于在有效期内没有达成一次交换的会员,还可免费享受一次同等期限的会员服务。2012年,HomeExchange还为高端客户开通了收费不菲的金牌会员资格(每年需要缴纳500美元),从而交换到地理位置更优越、设施更豪华的房屋。目前,全球金牌会员数量已超过2000位。
换房旅游的中国式困境
对于换房旅游公司来说,会员的会费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而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员数量的规模,而要吸引更多新会员,则必须增加目的地覆盖面和可供交换的房屋数,这看起来似乎陷入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里。不过,HomeExchange有它自己的做法,它与几家欧洲的换房旅游公司共享会员数据库,使得其会员数量和可交换房屋数迅速增加。同时,HomeExchange还不断加快国际化拓展的进程,截至目前,它的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房屋数量超过47000套,从成立至今共产生了30多万次交换。
为满足其会员在中国的换房旅游需求,HomeExchange于2010年开始筹备中国区业务, 2011年中文网站正式上线。不过,要在中国推广换房旅游这一概念,显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是观念的问题,HomeExchange中国区运营总监陈春耀告诉记者,在中国,房子即等于家,绝大多数人不愿意让素不相识的人住进自己的家里,更别谈自己不在家时完全让给陌生人住。其次,换房旅游过程中涉及到房主的财产安全问题,在欧美国家,由于信用机制比较完善,因而交换双方只要签订交换协议就能规避财产方面的安全问题。不过,这个协议的执行更多的是依赖会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但在中国,信用是一个大问题。再者,如果与国外的会员进行交换,沟通时还会遇到语言障碍。
基于以上原因,HomeExchange将发展会员的目光投到向有海外留学背景对换房旅游有一定认识的白领以及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又具有较高经济实力和道德素养的高校教师。在推广方式上,主要是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赞助留学生、同学会等民间组织,以及与一些国外游客比较多的热门景点周边的客栈进行合作,一方面是可以发展新会员,另一方面是介绍现有的会员前来入住。目前,它在中国的会员数量大约有2000位,每年产生200多次交换,其中绝大部分为与国外会员之间的交换,国内会员之间的交换占比非常小。
然而,换房旅游本质上是一种“以物换物”的交换形式,因而交换双方会产生“等价交换”的期待,这就对HomeExchange在房源的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春耀对记者说:“为了保障交换的安全,我们要求会员必须要上传身份证及房产证明,还会通过相关的渠道(如信用卡、手机及其他关联账户)对这些资料进行验证。”在房源质量方面,HomeExchange除了会对房屋所在地进行一些必要的筛选外,还会通过会员上传的图片进行判定。“我们中国区总部在深圳办公,但在一些重点城市,我们都会有当地业务代表,必要时可以进行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