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中漫步 发掘每个有趣的角落

2013-07-03 09:00 来源:YOKA

  连结众多广场空间及历史建筑的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7月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区的人文、生活及建筑,充分反映中葡文化和谐共融的特征,是成为世界遗产的重要因素。妈阁庙前地是葡萄牙人最早登陆澳门的地方,正是中葡文化融合的起点。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与大家一起发掘城区每个有趣的角落。

  澳门历史城区中漫步 发掘每个有趣的角落

  妈阁庙

  妈阁庙:中葡文化融合起点

  妈阁庙前的葡式碎石与妈阁庙中式设计成强烈对比,正好体现中西交融的特征,因此不要放过拍张照片纪念。进入庙内,可以求支签、买道平安符,以及欣赏遍布庙内的石刻。大小石刻是几百年间文人雅士留下的题词,粗略统计有30多处。返回入口大门右侧,还有一块有400年历史,刻有古代海船图的洋船石。到山腰去,必定经过一个圆形石拱门,相传走到这里若触碰一下拱门顶部,良好姻缘将至,不妨一试。

  港务局大楼:澳门唯一的阿拉伯建筑

  在地标妈阁庙附近,有条街道俗称万里长城,既无长城之长,也无长城之雄,眼见的与一般街道无异。原来当年葡萄牙人在澳门筑起城墙,现今已被拆毁,早就了无痕迹。对面一座1874年建成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建筑物,当年是兵营,由印度来澳的摩尔士兵驻守,现称港务局大楼,俗称水师厂,名称来自清朝时人们对海军的惯称。这幢两层高的建筑,最大特色是外墙柱窗为穆斯林式穹顶,整个回廊被伊斯兰式尖拱环绕,配合通花围栏,甚具阿拉伯的建筑风格。

  港务局大楼为办公地方,并不对外开放,但仍可以走进回廊,若黄昏到此一游,还可欣赏到落日余晖洒落在大楼黄色的外墙,完全发挥暖色调的和谐效果。

  港务局大楼昔日向渔民提供风球讯号,今日已淡出港务的功能。想了解澳门旧日渔港故事,可前往不远处的海事博物馆,这里陈列了十多艘葡萄牙传统船只、中式帆船、内港鱼栏等模型,展现昔日澳门渔民生活,反映澳门历史与大海之间的密切联系。

  郑家大屋:最具规模的大宅建筑群

  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由众多教堂、庙宇、大楼、遗址、炮台、广场等组成,唯有郑家大屋及卢家大屋同属住宅,多年来傲立于民居中,一砖一瓦承载历史风霜。当中又以占地约4千平方米的郑家大屋规模最大、装潢最气派。郑家大屋位于澳门龙头左巷,是一座岭南风格院落式大宅,在中式建筑风格上配合西式装饰,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色。郑家大屋除了极具历史价值外,其建筑艺术更是澳门仅存的清代民宅院落的最佳代表作。

  郑家大屋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他在这里完成重要着作《盛世危言》,提出富强救国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想多了解《盛世危言》所言何物,可到不远处的何东图书馆 (岗顶前地) 借阅。

  澳门的世界遗产景点高度集中。郑家大屋附近就有昔日葡萄牙人聚居之处阿婆井前地、圣老楞佐教堂以至港务局大楼和妈阁庙。小小的空间已经令人体会到中西方宗教的包容,以及中、葡人共处的可贵,处处流露澳门中西文化共融的魅力。

  亚婆井前地:孕育澳门葡人文化

  炎炎夏日,令人想到水的清凉。以前的人爱取冰凉的井水使用,令人去尽暑气,但现今再难在澳门找到一口井了。亚婆井前地以及塔石艺文馆等地仍保留原有的古井,但因澳门现已不倚靠井作为水源,故只保留井的外貌。

  传说明朝时期一位婆婆在此地造了口井,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称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因此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昔日葡萄牙式建筑依然保留着,与中国近代着名思想家郑观应的大宅遥遥相对,体会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处的特色。澳门葡人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可见本地葡人对亚婆井具有深厚的感情。亚婆井一带现被评定为历史建筑群,称为亚婆井前地。四周的南欧风格建筑物及两株百年老榕树保留至今,令这里存着一份古韵。

  当您走过妈阁庙,不要忘记到只有约10分钟步程的亚婆井前地逛一逛。若想找寻这口古井,则要步行到斜巷尽头。附近除了有尚在修葺中的郑家大屋,还有建于16世纪中叶,被喻为中国最古老教堂之一的圣老楞佐教堂,都是「澳门历史城区」的宝贵建筑物。

责编:武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探秘皇城相府 激情水战蟒河

探秘皇城相府 激情水战蟒河

2013首届“湿身C S对决,激情水战蟒河”大型活动正...

皇城探秘之康熙圣旨

[活动]皇城探秘之康熙圣旨

《皇城探秘之康熙圣旨》大型闯关活动开始了!想要...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