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票价不如出国玩 挡住游客的不只是门票
每一个大小长假过后,除了火爆的市场数据统计,“景区涨价”往往也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今年,因为有凤凰古城由免票到售票的“传奇”插曲上演,这轮涨价风波的针对性似乎更强,而由此折射出来的景区门票经济问题也进一步刺痛到了旅游行业的某些矛盾根基。
现象
景区涨价花样多
游客直呼“不如出国玩”
徐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面对刚刚过去的“5·1”小长假,他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宅在家里。“实在想不通景区为什么扎堆涨价,尤其是那些门票已经在百元以上的景区,而且一涨就是几十元。”徐先生坦言,像他这样的自由行客人,出去一趟往往都是好几个朋友一起,碍于面子通常其中的一个人就会把门票费用都掏了,“小一千元出去感觉除了人景什么景都没看着。”
徐先生的烦恼现在恐怕已经成了国内所有游客们的“出游之殇”。据统计,今年“5·1”小长假前,凤凰古城、德夯苗寨、婺源、峨眉山、黄龙洞、瘦西湖等著名景区都相继调整了门票价格,涨幅几乎均在10%以上。其中,凤凰古城由零门槛到148元的通票转变则让很多游客感到匪夷所思,而古城也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冲击。更让游客们难以接受的是,这些景区的涨价之举恰好赶在“5·1”长假发改委有关降价指令下发之前,“所以,“5·1”长假这些景区的门票收入基本没有损失。更何况有些景区所谓的降价政策还是错峰实施的,与景区的淡旺季门票调整无异。”网友小柯调侃道,“去海南玩一圈的钱泰国游都绰绰有余了。”
■专家答疑
哪类景区更让游客
对门票难以释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邹统钎
国内景区门票涨价之风在遗产性景区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游客对这类景区涨价的反对呼声也更高。为什么?因为遗产性景区公共服务性质更强,它不像很多私人投资型景区,俗话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先不说这类景区开发和维护的成本,纯商业属性决定了它的盈利模式。而很多游客对遗产性名胜是有一种“公共福利”情结的。
趋势
平衡各方利益 改变运营模式
景区福利化从博物馆、公园开始
前段时间香港迪士尼涨价之后的市场反应——香港游几乎未受影响大概印证了邹统钎的说法,投资型景区游客看得到纯商业操作背后的成本付出,但转观内地,以凤凰古城为例,148元的古城通票不仅将游客们拒之门外,更让城内的商家们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骤减的客流量让这些商家发出了“还不如让我们多纳点税”的感叹。
旅游达人洪舒靖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景区的涨价策略是对游客和商家的双重伤害。景区免票或者说公共福利化是一个过程,但合理的收费却是当下就可以解决的,那就是充分考虑旅游链条上各方利益。
与此番国内景区涨价风波平行进入公众视野的还有国内外景区门票比较后的黯然失色。对此,邹统钎表示,“国外的大部分遗产性景区相当部分维护成本都是依靠税收,此外还有一些个人赞助,包括义工服务,门票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而国内恰好相反,这些景区大多依靠公司运营,对于很多地方景区,门票收入还需挪作他用,更加重了景区的盈利负担,景区也完全没有了公益性导向。”
此外,景区星级评定中以“创收高低”而非“景观保护优胜劣汰”作为考核标准无形中也加剧了景区的门票经济导向,邹统钎透露,未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门票经济问题会逐步好转,而博物馆、公园这类景点也将成为社会公共福利的先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