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隐匿和皇家盛世 中国古园林艺术的南北对决

2013-01-29 09:29 来源:《旅游世界》杂志

  园林艺术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建筑学与美学的体现,而且还代表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从那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就能窥出一斑。书中的红楼女儿们生活在巧夺造物神功的“大观园”里,与这座园林朝夕为伴。他们在这里吟诗绘画、做游戏、品美食、谈恋爱,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离开大观园后,这些水做的女儿们的人生际遇不再是风和日丽,而是雷电交加。回首当年在园中度过的青葱岁月,便成了发自心底的心香一瓣。 

  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园林的功用已不仅仅是满足居住或审美,还有其他的意味掺杂在内。《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第一次踏入自家园林,发现“春色如许”,于是动了芳心,为爱开始了一场生与死的经历。所以,对于杜丽娘来说,园林就成了她爱情的启蒙地。 

  江南私家园林:文人与天堂的对话 

  中国人对园林的喜爱更多是根源于一种隐逸遁世的情怀。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在出仕的背后,为自己留下一条“隐”的后路。因此,隐居不仕,遁匿山林,成为许多文人士子的人生之路。而且有前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先例,让人觉得“隐”也不失为一件乐事。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也有大隐、中隐、小隐的区分。所谓“大隐隐于市”,所以,在街市一隅造一所园林,把自己隐匿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在江南留下了如珠玑般分布的私家园林,这些可视为园林主人为自己开辟的一方精神乐土。 

    江南如珠玑般分布着许多私家园林。

  江南如珠玑般分布着许多私家园林。 

    中国人对园林的喜爱更多是根源于一种隐逸遁世的情怀。 

  中国人对园林的喜爱更多是根源于一种隐逸遁世的情怀。 

  苏州以近乎天堂的自然条件,被许多手上有资源的人看中,在此造园生活。所以,“苏州园林甲江南”也不足为奇。苏州园林史从五代就已掀开扉页,到明清则达到盛极。不大的苏州城内有园林一百九十余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环秀山庄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苏州的“四大名园”中,最早的一处园林是沧浪亭。这是北宋苏舜钦的私家园林。当年苏氏仕途失意,闲居苏州。大概是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他来到苏州后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从一个政治家而转向一个诗人,他要建一座园子好好享受享受生活。 

  苏舜钦在苏州城内视察了一圈,看上了城南的一块地势高阔,草木郁茂之地。这里本是五代时期的一座废弃的园林。最吸引他的是此间三面环水,如在水之湄,颇有远离尘嚣的意味。于是,苏舜钦花四万贯买下了废园,依照自己的思路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园林。并且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为园命名,自己也号称是“沧浪翁”。园子修好了,苏舜钦邀请友人欧阳修来参观,并请这位大才子作首诗。欧阳修看过沧浪亭,写下了“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的题咏。李白说“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却调侃说是“四万钱”,不知是他在夸苏舜钦得了个大便宜,还是在羡慕嫉妒恨呢?不过,沧浪亭无疑是苏舜钦晚年生活中的一笔亮色。连《宋史》中写苏舜钦时都要特意提一笔:“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可见沧浪亭已成为苏舜钦“性灵”的一部分。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小而精”的代表作。全园宛如一曲小令,韵味悠长。它位于苏州城内地阔家头巷,具有“大隐隐于市”的气质。试想,在红尘闹市中,无意间走入一条小巷,又于无意中推开一扇门,发现自己竟然置身于一个神仙寓所,这该是怎样的惊奇! 

  网师园的特色在于布局精妙,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多而不拥塞,山池小而不局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评价网师园是“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连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爱煞不过,特意将网师园的“殿春簃”做了个山寨版的,拿来展出。 

责编:赵允升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丘芒砀山山杏之旅

商丘芒砀山山杏之旅

芒砀山史悠久,文物荟萃。著名景点有孔夫子避雨处、...

迎六一 栾川马尔代夫水上乐园优惠来袭

马尔代夫水上乐园优惠来袭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洛阳栾川马尔代夫水上乐园特...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