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2012-12-10 09:04 来源:中国国家旅游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对我而言,饮食真正的味道不在舌尖,而在于跟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一起进食,从而碰撞出文化交流的火花。我曾循着丝绸之路的轨迹游走中亚各国,反复跟三种极具代表性的饮食结缘——茶、拉面、手抓饭。各种缠绕不清的生活味道,与这几样最寻常的饮食一起深深锁入我的记忆。
  吃吃喝喝不单纯是一种感官体验,通过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可以透视一片土地和居住在其上的民族之灵魂。饮食习惯也记录着一个社会的结构和文化变迁,带有历史的印记。循着丝绸之路的轨迹游走中亚各国,会发现很多地方有着极其相似的饮食,而一些本不属于当地原产的东西,比如茶和大米,如今已成为当地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是物产流通的结果,也是文化交汇的体现。
  旅行时,我喜欢混到当地人的饭桌上去,在当地普通人进出的小馆子和集市里的路边摊上,边吃饭边跟拼桌的当地人聊天,听他们讲故事;有机会我也会直接走入当地人家里去做食客,近距离接触他们的生活。对我而言,饮食真正的味道不在舌尖,而在于跟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一起进食,从而碰撞出文化交流的火花。我在丝路中亚走廊(主要是中国新疆地区、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游走的日子里,反复跟三种极具代表性的饮食结缘——茶、拉面、手抓饭。我视喝茶为一种社交活动,以茶互动,可以打入当地人的生活圈子;拉面总是让我联想到中亚的集市文化,口感强韧的面条折射出当地人为经济打拼的毅力;而手抓饭让我怀念中亚的各种节庆,它也是维系家庭和邻里关系的一道好菜。一路上,我日复一日地喝着茶、吃着拉面、咀嚼着手抓饭,透过它们去理解当地的生活百态。在发展浪潮的冲击下,人们憧憬、挣扎、奋斗、彷徨、乐观、悲观……各种缠绕不清的生活味道,与这几样最寻常的饮食一起深深锁入我的记忆。
  茶馆里的家国天下
  不少坐落在丝绸之路上的古老城镇,在维护传统和革新之间拉锯摇摆着。历史文化遗产像是一个大背景,又像是神秘的调味料,为这些古都名城增添了独特的色泽、口感;但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发展浪潮冲击下的种种社会形态和矛盾。在中亚各地的茶馆,能够同时听到历史与现实的脚步声。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我的阿富汗“聊天室”
  “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在阿富汗中部山区巴米扬镇的一家茶馆,一个阿富汗大叔看我轮廓、听我声线,觉得应该是女性;但又见我穿着男式上衣配工人裤,头缠一块迷彩方巾还露出一小截短发,禁不住感到疑惑。游走在中亚的一些偏远地区,我中性化的装扮常常引发问号,不过,这位大叔之所以发问,不仅是因为我的服饰,还因为我正大大咧咧地坐在男性用餐空间里。
  阿富汗餐厅的就餐区域是男女有别的,女性专区有布帘或板墙相隔,如果是一家子用餐,有男有女,则另有包厢。当地的小饭馆也称茶馆,是当地人喝茶聊天的场所,有时也附带“客栈”功能,尤其是在山区乡间,赶路的货车司机、商旅、过客,只需掏饮食费,就可以免费打地铺过夜,这跟古丝路的驿站很相似。在阿富汗穷乡僻壤的崎岖山路上,路况似乎并没随时间的推进而改善,土泥路依旧颠簸难行,而且还有地雷隐患;古时有强盗埋伏打劫商旅,现今则是武装分子出没劫持人质,换取赎金或作为游击战的谈判筹码。在这充满危机的道路上,一间间茶馆犹如避风港,供人温饱歇息,同时也是旅人们信息的交换站。
  我投宿于巴米扬镇的开巴尔茶馆,它的主屋是宽敞简陋的大厅,两层的副楼有多间没有家具的空荡荡的小房,作为女性专区。我讨厌独自在狭窄的空间里用餐,所以白天都混迹于“男性大厅”,晚上才回“专区”睡觉。因为是“外宾”,所以茶馆老板奥亚德包容了我的任性,还在大厅靠墙的小平台上给我留了一个“专座”,我每天就泡在这里喝茶、发呆、看书、写日记。茶馆没有桌椅,大厅铺满地毯,放着一排排长方形坐垫,供人盘腿而坐,用餐时再加铺一块油布,食物、茶水就往地下一放。
  
  生意清淡时,我就缠着奥亚德和茶馆的其他员工闲聊,跟他们交流让我学到了更多口语。一周之后,我在茶馆的“聊天室”已经小有名气,连附近的居民都慕名前来找我。而奥亚德就像父亲保护女儿般,事先为我“审核”来客,看似小混混想搭讪女生的都被拒之门外,人品合格有诚意的才被放行,如果我感觉来人目的不纯,随时打个眼色或手势,奥亚德就会立刻过来替我驱客。就这样,我在巴米扬以茶会友,一杯加糖绿茶,就足以让人打开心扉畅谈。
  大学生阿罕马德一上来就很自信地用英语抛出好几个问题:“你对阿富汗女人穿Burkah(一种长袍,从头覆盖到脚跟,眼睛的位置有网状纱布)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民主是什么,适合阿富汗吗?”“你对塔利班毁掉大佛有何看法,应该重建吗?”但每次我作答时,往往只说到一半,他已迫不及待地开始阐述自己的见解,感觉他更想就外人对阿富汗的刻板印象做表态,比如“我觉得女人穿Burkah没错,我们的社会很动荡,女人们需要被保护。”关于民主,他像递交政治课作业般,说了一堆学术关键词——constituent representation(宪政代议制度),rule of the majority(多数统治)等。阿罕马德所属的哈扎拉族,据说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的后代,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塔利班执政时,哈扎拉人经历过压迫和杀害,他们被惩治的原因之一,包括男人们不依法蓄留大胡子,但他们属于黄种人,基因上就无法拥有一脸浓密的毛发。巴米扬大佛原址如今只剩下两个大窟窿,周边山崖断壁间上千个佛家修行的洞窟,则被没钱盖房子的穷人改造成洞穴屋。阿罕马德说:“我觉得应该利用外国的资金重建大佛。它对我们毫无宗教意义,它的存在不会动摇我们对真主阿拉的信念,但它可以吸引游客,增加山区的收入。”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在传统茶馆中品味城市的未来
  中国的新疆地区,没有阿富汗那么严格的男女之别,茶馆自然也不会区分男女空间,但在喀什葛尔老城闹市中的一家茶馆,我依然有一种好像误闯了当地文化里“女性禁区”的感觉。
  这是一家传统的维吾尔族茶馆,位于一栋老建筑的二楼,只卖热茶和馕饼,但下午茶时段客人依然络绎不绝。我喝着加入了番红花的砖茶,俯瞰着下方街道的露天集市,有卖蔬菜、烤羊肉包子、馕饼等的路边摊,也有装满甜瓜、西瓜的敞蓬大卡车,人马驴骡川流不息。环顾茶馆四周,发现顾客清一色是男性。习惯上,当地维吾尔族女人不会相约到传统茶馆闲聊,更多是在自家院子里,与好友、邻居们边做家务边喝茶、闲话家常。传统茶馆像是一个非正式的民众议事堂,是当地人交流互换最新消息的好去处,在那里坐上一下午,便可大致知道当地人时下关心的话题。
  喀什近年来绕不开的话题之一,是成为经济开发区和老城翻新。坐落在古丝绸之路上,喀什这片绿洲,曾是源自四方的驼队商旅必经之地,古往今来,它都是一个不断蜕变发展的商业城市。有历史和人类学家把喀什称为“保留最完整的伊斯兰文化城市布局”,喀什老城区则被视为鲜活的露天人文博物馆。我常去的那间传统茶馆,有老旧的木门窗和雕花屋檐;墙壁上的浮雕呈现出典型的伊斯兰教艺术风格,复杂的几何图案中可见花卉攀藤;阳台栏杆的木柱子也雕琢得浑圆但又带有螺旋状。即便是在老城区,保存得如此完好的老建筑也已经为数不多了,这一带常见的景象是:以一排低矮的传统土木老建筑为前景,背后耸立着有玻璃落地窗的商场或钢筋水泥的楼房。
  2009年,喀什老城区启动了为期五年、耗资30亿元的翻新工程,包括改造危旧老房,兴建有抗震功能的住房、缓解土木建筑和狭窄巷弄带来的火患隐忧等。我跟一个当地人喝茶聊天,话题自然而然绕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疑虑。喀什,从古丝路时代一路走来,如今有着通往临近五国的便利交通,占据了陆路边境贸易的优势,又有民族特色作为旅游名片。但经济发展也是有代价的,喀什所面临的,是许多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利弊权衡。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茶馆里话天下 丝绸之路的味蕾记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伊朗,茶馆比后来引进的咖啡馆更受大众欢迎,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泡茶馆,当地人上茶馆不仅是为了喝茶、品甜点、抽水烟、聊天说地,有的茶馆会定期举办文化活动;还有许多精心布置的主题茶馆,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古波斯风情和伊斯兰教艺术;有的主题是向明星运动员(尤其是伊朗人擅长的举重)致敬;有的是献给千百年后其作品依然被世人传诵的波斯诗人。
  今天,外界仍有不少人误解伊朗是一个封闭式的保守宗教国度,但我坐在茶馆里,仿佛窥视到了伊朗人骨子里的波斯传统,他们以各种叛逆行径拒绝全盘妥协和被驯服。源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7世纪传入伊朗,但波斯人潜意识的叛逆选择了非主流的什叶派(只占今日全球穆斯林的10%左右,绝大部分在伊朗境内);自1979年革命以来,伊朗政府以宗教之名治国,实施严格的伊斯兰教法规,比如在茶馆内设有警示牌,标明国家法律规定女性不准抽水烟。但我看到有不少年轻女子坦荡荡地抽着水烟谈笑风生,反正只要没有道德警察来巡逻,旁人也不会多看一眼。伊朗法律也规范女性服饰标准,全身除了脸庞和手掌,其他部位须被衣服和头巾覆盖,但这些抽水烟的女子大多衣着时髦,她们会将头巾折叠成小小的一块,象征性地搁在头上,再拉到颈项下方打个蝴蝶结,露出大半截染过色的头发。
  其实伊朗的很多都市女郎都在服饰规定上打擦边球。稍一留意就会发现,不少女人的外套虽然不能明目张胆地“修身”剪裁,但会加上一些线条或是带波浪的下摆,制造类似的效果;虽然戴了头巾但却露出大半头发和脖子的更是大有人在。都市女郎们也偏爱化浓妆、戴很大很酷的墨镜,鼻子整形据说是伊朗不论男女最爱的整容术。
  在伊朗,我和当地友人莫哈默走在街上,他会跟我保持大约半米的距离,“没有血缘关系的男女,靠得太近也可能招来道德警察的盘问。”但当我到他家做客时,他却从公事包里掏出了几罐啤酒和一小瓶威士忌。在伊朗,人们在家里可以按自己的游戏规则行事。在自家墙内招待朋友、开派对,可以穿着暴露,也可以喝酒、听禁歌、看禁片、谈禁忌话题……怎样都无所谓。
责编:赵允升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丘芒砀山山杏之旅

商丘芒砀山山杏之旅

芒砀山史悠久,文物荟萃。著名景点有孔夫子避雨处、...

迎六一 栾川马尔代夫水上乐园优惠来袭

马尔代夫水上乐园优惠来袭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洛阳栾川马尔代夫水上乐园特...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