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之痛有几多?最近,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公布取消北京、天津、长春、大连、四川以及东莞等城市的六家五星级旅游饭店资格。近年来,星评委对旅游星级饭店进行多次复核,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揪出了一批软硬件不再符合标准的星级饭店。
据统计,去年,全国各级星评委共取消星级饭店806家,其中五星14家、四星54家、三星286家、二星416家、一星36家。星级评定并非终身制的确得到了落实,然而这或许也会引发两种极端的发生,一则是越来越多老牌星级饭店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软硬件纷纷升级,做到力争与新饭店评定标准相吻合,在暗访中得以过关,保证星级。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以市场为调整指南,新兴酒店们抑或老牌星级酒店不再以星级评定作为竞争的有力武器,星评标准或仅作为参考而已。
实际上,复核的实质意义在于,一方面维护旅游消费者的权益,挂着五星级牌子的酒店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自然不应当再继续“挂羊头卖狗肉”,另一方面,则是为维护星级标准的权威性,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依旧具有它的价值所在,它是酒店软硬服务的一把标尺。只是,摘星后的酒店是否依旧有市场,是否还是卖原来的价格,管理和运营是否会做出相应调整,这些后续很少受关注。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摘星对于一家酒店而言的实际影响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于是笔者认为摘星后的跟踪机制亟待建立。
星级评定无疑有其一定的市场指导意义,比如五星级饭店则必须是卖五星级的服务,而价格由市场调控,如果五星级饭店卖三星级服务,实则欺骗消费者,消费者有权进行投诉和意见反馈。然而,也有一部分酒店并不参与星级评定,甚至在被摘星后也不依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而是遵循自己的发展模式寻找市场定位,这未尝不是一种新出路。
不可否认的是,摘星的动作的确能为星级酒店们敲响警钟,然而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酒店的服务质量评定也未必仅凭星评这一权威途径。比如老牌星级酒店难以达到新星评标准的硬件标准,是否需要进行重新整改,依据什么方向进行整改,能否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不完全参照标准仍然能获得市场,这些企业自身思考,也需要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如果说摘星一定程度上是为打击那些服务不到位的星级饭店,那么摘星后的追踪体系的建立,为的是让这些发展相对滞后的摘星酒店能重获新生。
诚然,并不是每家酒店都必须得按照星评标准来规划发展经营,寻找自身正确定位,为酒店业增添新元素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富有创新性和变化性的服务产品,未尝不是一种新尝试,而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星级饭店们的蓬勃发展,更期盼酒店业的百花齐放。
然而,也有一部分酒店并不参与星级评定,甚至被摘星后也不依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而是遵循自己的发展模式寻找市场定位,这未尝不是一种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