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络绎不绝的游人到皇城相府游览
一个只有数百人的小山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依靠领头人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历经8年拓展旅游市场,由人均纯收入仅有数十元的穷山沟变为家家有别墅的“中国十佳小康村”。这条既坎坷又辉煌的奋斗之路究竟是怎样开拓的?景区与村貌又是怎样整合为一幅秀美图景的?近日,记者深入黄河东岸、太行西麓的山西省阳城县,探访了这个闻名全国的富裕村———皇城村,高悬云帆济沧海
把目光从地下采煤转到地面旅游,以一本《康熙字典》为由头打造出知名景区
山西省阳城县的皇城村在1987年时,还是个交通不便、贫瘠落后的小山村。那时,人均不足1亩地,整个村的经济总收入也不过60万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尚不到60元。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一条平整宽敞的村路仅是人们的一个梦想。村民们至今也忘不了1984年年终分粮的情景:皇城村每人仅分到6斤小麦,余下的都是粗粮。贫瘠的坡地连同保守、封闭的观念,落后的教育伴随着失调的产业结构,使这座清康熙大帝多次光顾、小住、题匾、送联的皇城村在贫困的阴霾下尘封了多年。
是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改变了穷山村的旧貌。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村官”张家胜带领村民,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发展起煤炭产业,皇城村从此走上了致富路。短短数年,村里不仅建起3座煤矿,创下年产100万吨优质原煤的佳绩,还投重金建设了全自动电脑控制煤矿废水利用的水利工程,皇城村的色调鲜丽了,村民的笑声也在春风明月下此起彼伏。
在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建设实现双赢时,村领导清醒地意识到,尽管把煤炭产业的蛋糕做得很大,很美,村民们奔小康的步子也很坚实,但地下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总有挖完的时候。这一代人一旦坐吃山空,皇城村的下一代靠什么生活?
皇城人没有把农民走向富裕之路的视线永远锁定在煤炭产业。经过缜密思索、深入探究、多方考察、认真研究,皇城村的当家人终于把目光从幽深的地下转到阳光雨露滋润下的地面,聚焦到一个璀璨的文化资源———曾被清康熙大帝敕封的“午亭山村”。
20世纪90年代,皇城村的“领头雁”们萌生了开发皇城村“陈廷敬府宅”的念头。通过向有关专家请教,与文史学者沟通,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一个颇具旅游文化内涵的“皇城相府”的开发之路开始伸延。
皇城村的当家人很有头脑,他们知道,提起“午亭山村”,绝大多数外来客都会摇头,提起清康熙年间的陈廷敬,中外游人也未必熟知,但提起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中国字数最多的古字典———康熙字典,却是无人不晓。而皇城相府恰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一代帝师陈廷敬的故居。那处城堡式的民居群落已历经明清两代,陈氏家族的后代也曾有过许多辉煌事迹。用《康熙字典》为支撑点,保护与开发并重,挖掘与提升同步,或许能撬动一个“大旅游”的板块。由此,拓展旅游市场成为皇城村调整经济结构的新目标。
为造势不惜重磅出击,280万元铺展开皇城相府的辉煌前景
要使一代相府成为旅游景点,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搬迁。住在陈廷敬故居里的村民,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陡然举家搬迁,实在有些想不通。村领导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迁出相府,认真、细致地坐到村民炕头作动员、作解释,在村外为百姓修建了现代化高档住宅,终于,投资达1亿多元的皇城相府修复工程启动了!
阳城县皇城村的面貌随着相府工程的进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府邸内外景点的细致修复与修缮,到村中的大小街道路面拓宽、街容及居民小区的美化;从接通晋阳高速公路,到村外山野翠碧成片……千余天过去了,皇城村摘下了尘封已久的面纱,露出了典雅、清丽的姿容。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张文彬见此情景激动地说:“一个小山村投这么大的资金进行文物保护,短时间内修复这么大面积的文物群,全国也是唯一的一家!”
当知名作家二月河著名小说《康熙王朝》将要拍摄成电视剧的消息传到皇城村时,目光敏锐的皇城人把这一信息当作拓展皇城旅游市场的大好契机。于是,村领导与该剧组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决定,山西皇城胜达有限公司免费提供拍摄场地和剧组人员的食宿、北京至皇城的往返费用、无偿帮助组织群众演员等,为该剧组的摄制工作提供280万元的资金。“皇城人”提出的要求是,大幅度修改剧本,把历史名相陈廷敬作为片中重要角色,每集片尾出现“皇城相府提供拍摄场地”字样等。280万元,相当于当时皇城村一年的经济收入,即便如此,目光远大、志在千里的皇城村当家人张家胜毅然在合作协议书上盖上了公章。
随着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热播,深山人未识的皇城相府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游客纷至沓来,皇城相府的旅游市场登上了新的高点。
8年来,景区利用电影、电视剧在皇城相府拍摄的机会,大打宣传促销牌。一幕幕影视也给“皇城旅游”带来一次次提升知名度的契机。《我认识的鬼子兵》、《契丹英后》、《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等银屏上展现着皇城相府的面貌,使八方游人对一代清相的府邸心向往之。
煤炭富村、旅游兴村,小康村展示和谐生活
随着景区各项活动的蓬勃开展,皇城相府的旅游接待人次逐年递增,由1998年的3000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47万人次,门票收入由1998年的3万元,跃升至2005年的18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高达7000万元,一连串闪耀着光彩的称号也随之而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优秀企业”、“国家AAAA级景区”……“煤炭富村、旅游兴村”使庄户人家切实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
皇城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为进一步提升皇城相府的文化品位,他们跳出了“文物资源”的框架,在“城内”推出了与相府相关的系列无形文化遗产,如“上党八音会”、“编钟古乐演奏”、“迎驾仪式”、“考状元”、“相府枣花”等,并制作了许多与陈廷敬相关的旅游纪念品。
漫步在皇城村,可以见到每位村民都拥有一套花园式别墅。一位村领导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别墅大多已成为“家庭式旅馆”,最大面积的是370平方米,人均房屋面积达百余平方米。记者通过《皇城村福利分配统计表》了解到,村民的养老金、教育费以及粮、油、肉、蛋、水、暖、气连同各类水果及节日用品,全部由集体统一负担。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享受到1200元的养老补助金,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每人每年可享受到600元的营养补助费,该村的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费,全部由村集体负担,真正实现了全程教育义务化。
当晚霞把排排别墅的西墙辉映成金色时,又有数十辆旅游车向皇城停车场驶来。望着远远向这里挥手迎客的庄户人,望着满村的灯彩、笑脸,记者深切地体味到了小康村的十足魅力。
记者 冯新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