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打造“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旅游+扶贫”的精准扶贫“嵩县模式”,正助推美丽嵩县在奔小康之路欢歌前行。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国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中国向世界做出承诺。
“洛阳嵩县要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贫困线以下的15700户51218人全部摘掉‘帽子’。”在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嵩县政府立下了军令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注定和扶贫相遇!
截至2015年底,我省有430万贫困人口。省委省政府郑重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沐浴国家精准脱贫的春风,搭乘旅游扶贫的快车,敢为人先的嵩县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进精准扶贫,调动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从“扶贫”到“富民”、从“贫困村落”到“美丽乡村”、从“全域旅游”到“全域脱贫”的特色发展之路,探索出了“旅游+扶贫”的精准扶贫“嵩县模式”。
8月20日,在洛阳南部嵩县白云山下的天桥沟村,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位村民的脸上。当天,“帮扶一个贫困户,嵩县山水任您游”旅游精准扶贫大型公益爱心活动在这里启动,为“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旅游精准扶贫正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嵩县扶贫攻坚的生力军。嵩县地处伏牛山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今天,勤劳智慧的嵩县人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旅游带动脱贫致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今天,一幅“旅游+扶贫”精准脱贫富民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找准产业优势 妙解脱贫难题“嵩县模式”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保证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实施旅游扶贫、助力全面小康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嵩县的历史重任。
八百里伏牛山蜿蜒逶迤,大自然雕饰出壮丽的山水画卷在嵩县定格。这里是中国旅游强县、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县,拥有5A级景区白云山,4A级景区天池山、木札岭等10余个特色景区。但是,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的嵩县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县域内有15700户51218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聚居于深山生态景区周边。
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让“老乡”脱贫致富奔小康?嵩县的决策者们陷入了沉思。
在政策和机遇面前,嵩县审时度势,果断地提出“旅游+扶贫”的发展战略——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引擎,运用统筹思维,党政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誓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从此,嵩县四大班子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扶贫工作摆在第一民生工程的地位,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急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推进脱贫攻坚。
项目做引领 产业来驱动旅游扶贫贵在“精准”
在深邃的碧空下,远山苍劲如黛,玉带般的公路飘入白云深处。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散落在绿树小溪边的农家宾馆,和那里人们的笑脸……这是记者在木札岭下的龙王村看到的绝美田园风景图。
记者获悉,原来的龙王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地方,村民多以伐木和采摘药材为生,孩子上不起学,男孩儿大了都不好找媳妇儿。2002年木札岭景区开门营业,村民李素珍在景区旁开了个农家宾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10年后,实现了她人生的华丽转身。
林海农家宾馆拥有120个床位,一年带来七八十万元的收入。“钱包鼓起来了,用着苹果手机、开着小汽车,日子越过越舒心。”她笑着说。
旅游的发展,游客的不断涌入,真实地诠释了“旅游+扶贫”带来的山乡巨变。目前,龙王村的农家宾馆已达300多家,床位超过10000张,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农家宾馆已经“蔓延”到周边5个行政村,当地农民逐步向无公害种植、商业零售、旅游客运、苗木花卉、旅游工程等行业延伸,实现了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的有效对接。
旅游扶贫,贵在精准。“帮扶一个贫困户、嵩县山水任您游”活动,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让帮扶者更快捷地选择帮扶对象,实现扶贫更精准的成功案例。之后,嵩县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农家宾馆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景区周边旅游要素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依靠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整体拉动,助推特困地区连片整体脱贫。
今年,天桥沟滑雪场、天桥沟自驾游营地、白云山水上乐园、八道沟温泉度假区建成开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仙女潭休闲度假区、田园牧歌农业采摘观光、田湖豫西民居风情园等一大批特色农庄,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强劲动力。“嵩胡”、“茵陈汁”、“烙画”等旅游商品生产渐成规模,目前,全县从事旅游经营的商户达6850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1家。
精准扶贫增强了旅游投资活力。河南瑞贝卡集团投资120亿元打造的白云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涵盖车村、白河两个乡镇,形成四大旅游片区,串起脱贫致富带,带动了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模式谋求创新
车村镇天桥沟村是省旅游局的定点帮扶村,在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的带领下,“白云花田·妙趣天桥”初露“芳容”,以乡村游乐为核心、美食体验为补充、休闲度假为辅助的产品体系,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的模式,为精准扶贫的“嵩县模式”插上了奋飞的双翼。嵩县不断创新“景区+村居”、“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帮扶”、“公司+农户”等多种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的转变。
洛阳白云山自驾旅游营地采取的是“旅游公司+农户”的扶贫模式。今年上半年,该营地投资1600万元,完成露营帐篷营位、房车营地标准营位、五人制足球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当地农民工就业,直接提高当地村民收入。此外,农户推出的“现场工艺竹编”、“小毛驴石磨杂粮”等特色产品深受都市客青睐。
扶贫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资源整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天桥沟村和石头部落成立了村旅游公司,贫困户以农舍、林地、苗圃等资源入股,变成了股东。公司再返聘贫困户从事生产经营,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也拓宽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扶贫,必先扶志、扶智。嵩县采取上级代培、村级自训的方式,培训厨师、服务员、种植和养殖人才,让贫困人员“一技促脱贫”。在嵩湖生态园,该项目的带头人已累计培训安置闲散劳力300多人,其中80%是本地妇女。下一步,嵩县还要通过“互联网+旅游”的双重助力,让贫困户真正地摘下“穷帽子”、吃上“旅游饭”。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嵩县模式”助推全域脱贫
2016年2月,嵩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面对扶贫攻坚的擂擂战鼓,以“全域旅游”为龙头,辐射和带动旅游扶贫攻坚、实现全域脱贫的良好态势日渐形成。
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目标之一,“旅游扶贫”绝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帮扶,而是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受益者。在白云山景区,旅游带动了周边乡村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商业等方面实现了创业富民和就业富民;在车村镇、城关镇,农业与旅游的融合,使村民通过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等,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嵩县把“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572510”工程,即每年打造5个特色小镇,提升7条生态景观廊道,建设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办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助推全域脱贫。
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旅游扶贫,带动了地方经济,改善了山区环境,也使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以前他们见个城里人都害羞,现在个个怀揣名片招徕生意。许多人通过互联网掌握信息,用微信、微博与游客互动,真正成为旅游扶贫的受益者。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实在在的扶贫,而且脱贫后不易返贫。“旅游+扶贫”扶贫富民工程,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的新路子。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嵩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预计到“十三五”末,“旅游+”将带动3.5万贫困人口脱贫。“嵩县经验”再次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户,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嵩县人依靠旅游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坚定不移。
打造“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旅游+扶贫”的精准扶贫“嵩县模式”,正助推美丽嵩县在奔小康之路欢歌前行。
全球十大最受欢迎拍照景点给你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