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南旅游:2012七大提升

2012-03-07 10: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2011年,河南旅游工作成绩斐然,这一年,实现了“两个高于”和“四统一”目标,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22.1%。这一年,全省旅游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双200亿目标任务。这一年,通过构建大旅游格局,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形成了旅游促进一产、推动二产、融合三产,多业共生、多方互动的发展大格局。

  2012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2012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突出品牌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围绕市场拓展、着力服务升级,培育消费热点,壮大产业规模,提高质量效益,扎实推进全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2年全省旅游工作重点是着力实施“七大提升计划”。

  实施旅游产品提升计划

  持续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突出“一区两带四板块”发展重点,着力打造整体品牌。力争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编制完成高水平的《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配合国家旅游局编制《大黄河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将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打造成为荟萃华夏文明、凸显黄河文化的国际旅游精品带。整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建设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游览和城市游憩、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同时,集中抓好旅游产业集聚区、休闲度假区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焦作云台山、登封嵩山、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等10个旅游产业集聚区和黄河小浪底、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等6个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抓好登封旅游小镇项目、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项目、洛阳龙门一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平顶山市温泉国际度假胜地项目等十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建设,完成全年签约旅游招商引资合同金额超过300亿元、实际到位金额超过200亿元,完成旅游投资超过200亿元。

  解读:只有转型,才有生机。国内的旅游正处于转型的大潮中,河南旅游顺势而为,紧紧围绕旅游产品上档升级,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重点从景区景点打造向板块集聚发展转变,从单一型产品向复合型产品转变,从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并重转变,努力形成集群态势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和水平。

  实施产业融合提升计划

  持续推动旅游业外延拓展

  巩固与农业融合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落实好与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金融办等部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扶持30个特色旅游村重点打造。深化与工信融合合作,着力培育旅游要素市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旅游商品发展的意见》,成立河南省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打造河南旅游商品示范店,举办中部地区旅游商品博览会和全省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开展“10种最具河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等评选活动。提升与文化融合水平,努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落实与省文化厅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同建设文化旅游园区、打造文化旅游村镇、推出文化旅游演艺等手段,形成文化与旅游互促互进、共生共长的良好局面。推动与交通、民航、气象和国土等部门的合作,共同选择2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合作,签约300亿元的金融授信,为旅游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解读:旅游本来就是一个关联度特别强的产业,据初步统计,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中的72个行业有关联。树立大旅游观念,把各种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寻找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点、融合点,加快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的外延。河南旅游从去年开始,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实施市场开拓提升计划

  持续推动旅游客源结构优化调整

  重点抓住以日本、韩国、俄罗斯为主的东北亚市场;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为主的东南亚市场;以我国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主的国内高端市场。集中全力办好第三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及其配套的世界旅游城市旅游商品博览会、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等活动,继续为国际旅游业界和各国旅游城市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台。巩固豫港、豫台旅游合作交流成果,深化“百千万”合作计划,继续实施“三年穿越计划”,赴港举办河南旅游宣传周,赴台举办“走进台湾校园”活动,深度推介河南旅游。多方协调沟通,积极整合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四方力量”,构建政府主导的城市形象营销、部门联合的行业协作营销、企业自主的产品推广营销、媒体跟进造势的营销体系,努力形成广覆盖、全方位、多层面的叠加效应。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建立河南国际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络。与境内外大型旅行商合作,采取宣传补助或奖励的方式,使之成为河南旅游的境外代理销售伙伴。配合民航部门和航空公司开发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际航线。

  解读:河南旅游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提升。在市场开拓之后,坚持开拓高端市场,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营销战略,扩大旅游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推动旅游客源向高端化发展。

  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

  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继续开展质量服务年活动,重点进行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治理行动,规范旅游市场,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旅游服务质量的难症和顽症。推广云台山抓质量、抓标准、抓服务、抓效益的经验,提高全省旅游服务水平。努力抓好优质诚信游试点,持续减少旅游投诉,提升河南旅游形象。加强质监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旅游质量监督员和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对旅游市场动态监控。按照质量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退出机制。借鉴国家旅游局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选择30个重点旅游景区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总结交流推广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经验,确定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和首批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着手制定温泉、冰雪旅游产品的服务规范,探索旅游会展、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标准。加快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确保今年主体功能落地运营,推进许昌、商丘、三门峡、洛阳旅游服务中心和全省旅游集散地建设,加快形成省城+门户城市+重要节点+目的地的游客集散联动服务网络。

  解读:旅游业的竞争关键是服务。而对于河南旅游来说,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产品打造上都投入巨大,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服务提升上还有巨大的空间,省旅游局树立云台山服务典型,利用典型引路,通过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单位,全面提升河南旅游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实施市场化程度提升计划

  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要求,继续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要求的旅游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小浪底管理体制试点工作。与省政府金融办等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继续推进各地旅游集团组建和上市企业培育工作,力争今年有1-2家旅游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扩大喜来登、万豪、首旅建国、锦江等国内外品牌在河南的管理和影响范围,大力培育本省饭店管理品牌。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特别是对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做好协调与督导,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解读:体制不顺,运行滞重。2011年12月,少林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面临降级危险,本身就有体制不顺,管理混乱造成的原因。按照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提出“先行先试”的要求,结合我省旅游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子。下大决心对一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旅游企业进行整治,到了最迫切的时候。

  实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计划

  持续推动旅游产业向智力密集型发展

  采取措施和政策引进一批策划创意等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旅游专家委员会和旅游专家库的作用,抓好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争取培养开发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继续抓好与相关旅游院校合作,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培养。今年省旅游局将重点抓好旅游系统1000名高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并积极协调将今年旅游系统业务培训内容纳入省人事厅的学分制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配合旅游职业学院承办好全国导游大赛。

  解读:旅游业发展需要创意、创新和创造,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实现这一过程,人才的智力支撑至关重要。河南旅游借智借力,在人才培训上有目标、有办法,有了人,一切才有活力,我们期待着。

  实施自身建设提升计划

  持续推动旅游工作方式转变

  在省旅游局机关开设“河南旅游周末大讲堂”,聘请省内外旅游专家定期授课,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系统评先表彰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推进“三具两基一抓手”、“两转两提”和内修外联,推动机关建设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动工作作风从宏观指导向具体指导转变,推动工作方式从重视运用行政手段向更加重视运用市场手段转变。

  解读:队伍建设是个长期工作,有了服务意识,就能做好一切工作,自身素质提高了,工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推动机关建设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个长期过程,相信一切都会向着更好转变。

责编:胡皓斌

您已浏览完所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