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路面徒步技巧

2012-03-09 16:25 来源:户外资料网

  徒步穿越是户外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地形复杂多样、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明确的路标指示方向,依靠地图、指南针、再加上自己的头脑和双脚阅读每一寸土地,在清丽脱俗或古老沧桑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在沉郁安静或灵动跳跃中观察和学习到各种有益的知识是一种满足。而徒步穿越活动离不开路,路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成功穿越,路面条件太差有时会使我们受到伤害,如能很好地掌握行走不同路面的技巧,在路上就会更轻松、更愉快。行走着,安全着,快乐着,现将几种常见的户外徒步路面的穿越行走经验收集整理于此,希望对喜欢户外活动和从事野外作业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1、石板路面

  路面特点:这种路面主要出现在石质山崖、陡崖或是石质断层,山体的基岩出露地带,或由整块石面形成,或由多块石面形成,也有人为铺就的石板路面。由于路面平滑且多青苔,故易打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发生事故,轻则跌跤、崴脚,重则骨折重伤。

  行走经验:雨后,上山时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还要放松。行走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尽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时包的重心应该是中部偏下,手尽量扶着岩壁或树木。下山时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倾。脚的落点尽量踩在石板之间的缝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两个人之间一点要拉开距离,避免一个人跌倒后铲倒好几个。雪后,如有专业装备,最好用四齿的冰爪,如果没有专业装备,脚一定要落在路旁树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当然没有登山杖也可以寻找长度大小适合的树枝、木棒替代。

  2、跳石路面

  路面特点:所谓的跳石就是没有明显的路,所谓的“路”主要由山谷沟壑经长期雨水冲刷和山洪暴发形成。或有路但周边是农地,农户在耕作时将地中石块分拣抛出,堆积于路面上,长此以往便让一条路成为大小不一的石块路,在这种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前进,细纱、小溪、巨石参差交错,“杀机”四伏。

  行走经验:克服对跳石的恐惧心理是最主要的,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来临之前、大雨刚过时不要去峡谷跳石,小心山洪暴发。准备好一双底厚一点硬一点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检查鞋带是否松动,然后要把背包肩带和腰带拉紧,让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导致失足。行走在跳石路面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观察某些石头上留下的长期作为落脚点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净,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盖和门牙喽。

责编:胡皓斌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丘芒砀山山杏之旅

商丘芒砀山山杏之旅

芒砀山史悠久,文物荟萃。著名景点有孔夫子避雨处、...

迎六一 栾川马尔代夫水上乐园优惠来袭

马尔代夫水上乐园优惠来袭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洛阳栾川马尔代夫水上乐园特...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