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影响力是无形的,也十分重要,但目前并没有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说白了,企业海外发展影响力是东道国社会对企业的信任、依赖和赞誉程度。提升这一影响力,对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增强企业在海外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较多困难与问题,还存在诸多海外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国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就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这股思潮在一些国家政府、劳工组织和舆论界的联手操纵和推动下,呈现蔓延和强化之势,中国国有企业“国家队”的身份常常引发一些东道国的担忧。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存有警惕与偏见。国际跨国企业则常采取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专利—标准”战略,通过策略性技术联盟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排挤和抵制。
此外,由于与西方主流价值观存在一定冲突,中国政府在对外援助方面虽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国际社会对此了解较少,甚至不了解,所以政府帮助企业树立良好海外形象的作用有限。
还需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方面,存在不重视东道国发展需要、缺乏公共外交意识的缺陷。此外,承担境外社会责任偏少、缺乏系统完整的海外发展战略规划和国际型人才的现象也不少,这些都束缚了企业提升在海外的形象。
笔者认为,要扩大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影响力,当前急需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者共同努力。
首先,对中国政府来说,有必要制定系统的对外投资战略,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针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总结我们的经验,帮助他们推动乡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企业正当的海外投资权益,应该坚决保护,降低海外发展风险。
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桥梁”和平台作用。组织企业到海外发展,在重大问题上代表行业内企业联合,与国外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进行协商谈判,帮助企业解决在海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在海外发展中塑造良好形象出谋划策。
第三,中国企业要积极培育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战略思维,主动参与全球产业的分工协作。培育、引进和用好国际化人才,同时,企业应在履行所在国的社会责任时更加积极,重视当地的公共外交活动,减少文化理念上的冲突,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另外,还需要提高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
国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来打破,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光盯着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还要高度重视亚非拉等洲的新兴经济体市场。将中国的资金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优势和经济开发区建设经验,与亚非拉国家的资源优势、农业发展需求和工业化发展需求等有效对接起来,推动中国企业的产品、资金、人才和技术“走出去”。▲(作者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