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资讯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红色大渡河畔 川西安顺场真正"安顺"

2016-09-12 08:09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雅安9月10日讯(记者宋若冰)“大渡天险,绝壁千仞”,形容的是大渡河水流汹涌、地势险峻。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抵达川西安顺场,在这里强渡大渡河,为长征胜利吹响前奏。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活动进入四川的首站便选择了安顺场这一重要的红色地标。

  安顺村(摄影宋若冰)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是当地藏族尔苏人的音译词,意为适合种蔬菜的地方。1902年,由于自然原因,紫打地被冲毁,死伤人丁千余,越西县同知孙锵到场视察后,在原场址下游一公里处重新选址建场,取“山镇久安,河流顺轨”之意,更名为安顺场。然而名字的美好寓意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安顺”,历史上的安顺场总是伴随着战火硝烟。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抵达安顺场,在土司和清军的围困下,全军覆没,太平军将士血染大渡河,历史留下了悲壮的一页。时隔72年后的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红军先遣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强渡大渡河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要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从此,安顺场便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载入史册。

  红军渡(摄影宋若冰)

  红军强渡大渡河所用船只(非原件)(摄影宋若冰)

  安顺场所处的石棉县还是全国地震监测重点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5 12”汶川特大地震和“6 18”石棉地震后,被国务院确定为51个重灾县之一。2013年,又连续遭受了“4 20”芦山强烈地震和“7 4”、“7 13”特大暴雨灾害。

  受灾后的安顺人民没有忘记长征精神,把当年搏击大渡河的勇气与今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慧结合起来,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崭新的安顺村由四川古典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以“修新如旧”的理念,融合了川西古镇建筑风格及本地彝族、藏族特色,院落式的独体小楼星罗棋布于大渡河谷一侧。

  安顺村风情老街(摄影宋若冰)

  安顺村住宅(摄影宋若冰)

  这里的老百姓住上新楼的同时,就业、创业的机遇也同期而至。河谷的另一侧,就是“百里金果长廊”,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黄果柑、枇杷等有特色、收益高的作物。石棉县正加快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农旅结合,形成生态旅游、红色体验、民俗文化三大旅游形态。2015年,石棉县全年接待国内游客达380.2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89 元。

  在安顺随处可见的三角梅、黄果柑等植物(摄影宋若冰)

  安顺村儿童(摄影汪亚)

  在安顺,在石棉,任意走进一家充满民族风情的“藏家乐”,听听当年少数民族同胞支援红军的红色故事,再品上一盘新鲜采摘的黄果柑,映入眼帘的都是当地人民充满希望的笑脸。这样的长征路上的新村寨,正是当年浴血的红军将士们所为之奋战、为之牺牲、为之梦想的“安顺”之家。

责编:彭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