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16日讯 进社区医院如同“串门”、社区医生不愿意多开药、出了意外纠纷患者不好意思闹……以“三怪”土产闻名的江苏省镇江市多年来一直走在医改前沿,随着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格局逐步形成,老百姓养成了有病去社区的习惯,拥有制度保障的“熟人医疗”给镇江带来了让百姓点赞的医改“三大怪”。
进社区医院好像“串门子”
一直以来,很多老百姓对社区医院的印象是“条件差”“水平低”,而在镇江,随着政府对基层社区医院的政策倾斜,全市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和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不少社区医院还有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栾立敏坦言社区医院看不了“大病”,“在我们这里,就是看一般头疼脑热的小病,更多的是慢性病和康复医疗。”
记者多次前往黎明社区等多家卫生服务中心,发现总是很“热闹”,栾立敏说:“每天大约有大几百人,其中普通门诊200多人,还有100多人是康复患者,其他都是来拿药的慢性病患者,我们有近400种西药、近500种中药,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71岁的世业镇居民吕明强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基层社区医院的变化,他说:“以前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去镇江市里(世业镇是长江中的小岛),自从前年初新的卫生院建成,现在老毛病、小毛病都在家门口解决了,而且咱们这设施不赖,看病便宜。”
对很多老年康复患者和慢性病患者而言,进社区医院更像“串门子”。记者在多家社区医院都看到,一套测量血糖、血压、肺功能等的自助设施成为“标配”,“没事就过来转转,量量血糖血压,和医生护士聊聊天”成为不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
宝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陈桂美告诉记者,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把社区医院当成了另一个“家”,“他们有时候遇到什么烦心事,也会跑来倾诉,我们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医患关系了。”
多开药?社区医生赚不到钱!
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体制让很多医生选择开贵药、滥用药,被百姓诟病,但在镇江社区医院的体系里,多开药、开贵药对医生的收入没有任何意义。
在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套“复杂”的考核体系,“有很多指标和标准,唯独没有开药用药这一条,开药过分了甚至还会‘减分’。”栾立敏坦言医院也在想方设法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我们现在努力推广家庭医生制度,鼓励医护人员组成团队,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做家庭医生服务,这部分算是额外收入,医院一分钱不要,全部给医护团队。”
60岁的吴汉林是一位特困户,患有胃溃疡的他需要一种专科药,但那种药价格昂贵,走不了医保,一次要好几百元,社区全科医生尝试搭配多种药进行替代。虽然服用方法稍复杂,但效果不错,而且每周只要七八十元,还能报销,这让老吴非常感动。
镇江下属的句容市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神经内科康复医疗做得好,被当地人叫成了“康复医院”。中心主任汤晓健说:“我们有句容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一个医疗团队做支撑,病床使用率在90%左右。关键患者可以省不少钱,医保报销比例能从县级医院的65%升到社区医院的85%。”
镇江市卫计委主任林枫表示,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居民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医疗的服务空间很大,要一个一个项目来做。”林枫说,镇江市目前正在考虑为社区居民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先摸底,再治疗,仍然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出了意外纠纷“不好意思闹”
在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期间,记者听到这么一个故事。
去年12月,69岁的朱桂华到中心看病,在进门的时候疑似被自动门碰倒了,当时拍片的结果是“股骨粗隆兼骨折”。老人后来在镇江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10天,共花费4.3万元,其中个人支付1.9万元。
事情过了很多天,朱桂华的老伴沈安成在一次来看病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地对栾立敏说,不管怎么样老人是在医院门口摔倒了,医院能否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
栾立敏当时的反应是医院要负这个责任,他说:“虽然录像监控也不能证明老人是被门撞倒的,但事情发生在我们门口,而且人家也没闹,就是商量的口气。我们最终决定给予一定的补偿。”
让栾立敏没想到的是,他是去年12月下旬答应的,一直到了今年1月份,沈安成都没再来。沈安成后来告诉记者:“这里离家近,平时腿一抬就来了,中心每年还给两次免费体检,医生护士人好,服务也好。虽然出了这种事,但我们不急,更别说闹了。”
栾立敏则笑言:“沈安成跟我们这里很多医生护士都是老熟人,平时关系这么好,就算出点啥事,也不好意思闹起来啊。”(新华社南京8月15日电)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