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关于宿迁市文明新规20条的大讨论火了,网民们热烈讨论。
据悉,3年前,宿迁市文明办率先发布《文明20条》,以浅显易懂的大白话,倡导宿迁市民讲文明,从身边细节与小事做起。比如,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接听长辈电话待对方先挂机等。其中一条“吃饭不吧唧嘴”的倡议,一度还引发了“是否管得太宽”的讨论。
如今,该地文明20条迎来2.0的新版本,上到公共道德,下到个人品德,涵盖了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准则。尽管该新规引发的反响褒贬不一,但从大部分网民为之“点赞”的音量来看,接轨了社会文明风尚的新需求,切中了社会发展的新脉动。
从“出生”看,它是众智的集大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新文明20条与旧的20条守则一样,均是从宿迁市文明办通过在线留言、问卷调查、来信来电等方式向广大民众征集的4.53万条意见中精炼提取而出,来源具有普遍性,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呼声。再言之,征集新20条过程中,包含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群,有农民、普通工人、学生、老师、医生、机关工作者等,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又有社会贤达的专业性,无论如何都是正能量的体现,在全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的背景下有重要的宣传教育、警示学习的意义。
从内涵看,它是文明的风向标。在新20条中,有一半左右的内容规定了市民在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鼓励大家“长期倡导、久久为功”;另外在个人层面,对广大普通市民深受其烦的“变味”朋友圈做了善意的提醒,希望能少一点功利的东西,多一些正面的能量。思想品德的高度能够决定城市发展的深度,从宿迁市如愿摘得文明城市的头衔来看,靠的不仅仅是城市建筑有多雄伟、城市经济有多发达,也不单纯是城市环境多优美、历史底蕴多丰厚,有高尚品德的人、能从善如登的人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体。
最后,从功能看,它是环境的传感器。宿迁市发布文明20条,没有强制的意味,而是将一些文明行为和规范传播到城市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收到这种氛围的影响。去国外旅游的人都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在国外,国民会和当地人一样购物排队、不乱丢垃圾,然而回到国内,文明行为便会大打折扣。人还是一样的人,环境产生差异而已。因而,文明规范需要大力倡导,任何一条规矩只要能改变一种现状、营造一种环境,就算成功了。
文明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从而都是不言而喻的,当文明的行为成为生活的习惯,道德和修养将登上一个高峰。宿迁市正在打造的新文明20条,将为宿迁市各项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