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不断被爆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乱象,记者长期调查发现,这些平台内还隐藏一个混乱的少年儿童交往圈。恋爱、怀孕、生子……这些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禁忌,都被轻易打破。其中许多行为,不仅是对伦理道德的无视,甚至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自从短视频被视为新的互联网风口以来,各路资本纷纷涌入,短视频市场风起云涌,坊间很快就有了“南抖音北快手”的说法。而在这两大短视频巨头的背后,则是多达数百家的其他中小平台,每个平台都拥有多达几百上千万的“粉丝”。据统计,全国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已经达到了3亿人左右。
作为一种网络文化产品,或者说网络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对其宽容以待。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比如平台上这些以“全网最小妈妈”“全村最小妈妈”自居的女性,依靠强调自己年龄小却生了孩子成为“网红”,继而得到网友关注,甚至实现了“眼球经济”。在这样的现实“激励”下,真真假假的“全网最小辣妈”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自称13岁。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男22周岁、女20周岁是法定结婚年龄。而根据刑法规定,与未满14周岁的少女发生性行为,不管是否自愿,都按强奸罪论处。但是在这些短视频平台上,低龄生子不但不需要隐藏,反而能成为炫耀的资本,成为吸引眼球的手段。试问,这样的平台在传播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又会对现实中的未成年人产生何种影响?
有人说,现在的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沦为“法律飞地”与“道德洼地”,处于一种法律与道德双重失守的状态。从这些平台上的“小网红妈妈”们身上,可见一斑。流量就是金钱,眼球就是效益,对短视频平台是如此,对短视频的制作和发布者也是如此。在变现的动力或者说压力下,所有人似乎都陷入一种癫狂的状态,不断挑战道德与法律的底线。而短视频平台不但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制止,反而默许和纵容,甚至以大数据计算和智能化推荐的方式给予鼓励,实在让人气愤。
整治低俗内容,除了平台自己把关审核,监管部门也要主动治理、防患未然。针对目前娱乐类短视频仍存有灰色地带和监管盲区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针对网络内容管理和内容生产者的相关制度规范,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形成对不良低俗以及违法违规内容上传者的威慑效应。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