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一条街招牌“黑白配”不只是审美问题

2018-04-02 16: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哎哟,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招牌怎么变成这样了?”近日,昆明市民张先生报料称,巡津街靠近金碧路这一段的几家店铺招牌换了模样,“统一招牌看着倒是整齐了,但应保持店铺原有特色啊!”一店主说,每家店铺经营范围不同、特点不一,如此“一刀切”,感觉整个街面都是死气沉沉的,尤其是黑底白字让人看着很压抑。(3月29日《春城晚报》)

  据悉,去年以来,昆明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将统一更换主要路段店铺招牌作为整治市容市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的“黑白配”一条街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打造”出来的。出于市容市貌的整治需要,对店铺招牌进行整改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如何整改却是个严肃的问题。像这次的统一路牌,令整条街最终给人一种“灵异”之感,闹出笑话,无疑是败笔。

  要厘清的一个常识是,对街道店铺招牌进行整改,其目的应是提升市容市貌,而不是为了强制统一风格。很明显,“黑白配”一条街,从整体风格到招牌的颜色、字体都实现了统一,可市容市貌却不进反退,这就是手段和目的的倒置。市容市貌与审美是个比较主观的事情,并没有固定而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此多的市民觉得这种“改造”效果让人不敢恭维,显然就足以说明问题。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由于该项工作陆续开展分批进行,所以每个路段的店铺招牌设计略有差异,但每个设计方案都严格把关。可“严格把关”后还是这样的效果,就让人不得不怀疑“把关者”的审美水平了。

  不过,这个事情的关键还不仅仅是“把关者”的审美问题。虽说这次招牌更换的成本都是由公共财政掏钱,无须店铺商家支付,可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却不该是由整改部门单方面说了算。一方面,每个店的风格不一样,招牌样式自然也该有所区别,如果强行统一,既影响整体街道风貌,更可能伤及店家的经营效益。比如,面对如此让人“瘆得慌”的招牌,就有网友称“不敢进门消费”,对此不能不当回事。另一方面,由财政为整改买单,说穿了就是花纳税人的钱,那么,到底整改得怎么样,理当对所有纳税人负责。因此,整改风格的确定就该提前征询市民意见,吸纳社会看法,而不能迷恋于让个别人“把关”。

  市容市貌的改造、整治既然属于公共行为,就该建立必要的成本考核与责任机制。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就市民反馈的问题,接下来将根据实际逐步调整。知错能改固然好,可明明应该一次性做好的事,却因为前期的操作不当而不得不整改,在客观上也就变成了折腾。那么,由此增加的成本该由谁来买单?对于前期的操作“失误”,是否应该有人负责?

  审美事小,责任事大。之所以闹出“灵异”一条街的笑话,归根结底还在于相关的整改行动缺乏应有的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若事先能征询商家和市民意见,再决定整改风格,断不至于闹出如此笑话;而整改从成本到效果如都有严格的责任考核,“把关者”恐怕也会慎重得多,折腾的几率便会小得多。就此来说,这条招牌被统一“黑白配”的街道,所折射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审美偏差,而更是工作作风的“里子”问题。

责编:张迪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