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十大名吃之馓子

2016-05-09 11:41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杨晓 见习记者 冯占华 通讯员 胡军华)馓子由于制作特别精细,工艺繁多,技术含量高,每做一项都要反复多次才能成功,所以直到现在还全部是手工艺食品,需要特制小麦面粉,不含任何化工原料,只需按比例加入食盐、水、芝麻、面粉,在盆中搓活均匀,反复掂搓上劲,掂到面光亮,再放到面板上饧一会,用手按平,用碟子打圈利成条状,排开拉细。再用双手搓细直径约一公分,盘在油盆里再饧半小时,即可制作成金黄色的馓子。在食用时,可以干吃和开水泡,干吃酥脆可口久吃不厌,回味无穷。开水冲泡时,可将馓子折断在碗里,加入适量的开水,盐、葱花、香菜、香油、醋,浸泡几分钟即可食用。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是老少皆宜,探亲访友的最佳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馓子属于西平特产,西平的一绝。西平馓子又分为王家馓子、陈家馓子。 

西平馓子

西平馓子

西平馓子

西平馓子

西平馓子

西平馓子

  【西平王家馓子】西平王家馓子至今已祖传五代,第一代创始人王立光,家住西平县盆尧镇陈庄大队王湾村,是一名秀才,见多识广,比较有经济头脑。因本村开有油坊,用油比较方便,就在古代馓子的基础上,改进为现在鼓背型的西平王家馓子,为什么要做成鼓背馓子,是因为外型美观便于存放和携带,才改制成现在的鼓背馓子。第二代传人王守举,第三传人王同保,第四代传人王付俊,第五代传人王社轩,在继承祖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制出带芝麻的西平王家馓子。现将本技术已传给第六代王宁铺。以后将世世代代传下去。

  【西平陈家馓子】西平陈家馓子是以盆尧镇油坊陈村陈家馓子最悠久。始于明代,相传明代时西平县有一陈姓开一油坊,以磨油为生,生意兴旺,四方乡邻称为油坊陈,油坊陈村村名由此而得,即今盆尧镇油坊陈村。“油炸馓子”是陈家的又一项绝技,最初时用大槽油炸制而成,形状为麻花样。后来为了携带方便,逐渐改为拱长方形,因细密如龙须,所以叫龙须馓子。2007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炸馓子的技艺,并在央视七套播放。在2012年,被西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家馓子用清油细面炸制而成,条细色黄,味道纯正,特殊配方,味道独特,干吃焦香酥脆,香而不腻;水沏柔韧可口,柔而不泡。虽为油品,但易消化,老少皆宜。赠亲送友,经济实惠。

责编:于俊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