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堂村的地标 吴彦飞 摄
中国最美乡村----郝堂的宣传画 吴彦飞 摄
采访团在传统街道上参观 吴彦飞 摄
传统的手工炒茶 吴彦飞 摄
游人在水坝上嬉戏 盛夏 摄
映象网讯(记者 吴彦飞)7月27日清晨,穿过苍翠的山岗,寻着淡雅的荷香,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和省内十几家媒体的记者慕名来到“传说中的”美丽乡村——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
村路依山沿河,路面都已铺了柏油,路边的葱珑树木和野草乘势疯长,把山峦包裹的严严实实。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河流,发现了村舍,路边的房子古老而又亲切,后来,我们被那花带去了目的地。
郝堂村的石刻立于天地间,下面盛开着花朵,仿佛现在已非人间了。它是郝堂忠诚的守护者,它默默地注视着郝堂的荣辱变迁。
一进入郝堂地界,只见山峦旷野间,白鹭从田野上飞过,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喜欢高歌欢唱的小精灵们要么翱翔蓝天,要么在密林山野中高歌低吟,带来久违的天籁之音,让人耳目一新。
夏天的郝堂,苍茫原野一片碧色,四周绵延不尽的青山峻岭,将人的思绪带回远去的历史长河,让人思绪着农耕亘古时代那种朴实的生态与自然,追忆着远离我们而去的清净与幽然。
郝堂的村路,让人回忆起那个远古年代的村庄。自然散布的民居房屋,豫南的狗头门楼、清水墙,用木头垛起的柴扉,依水的小桥,精心修葺的土坯房翠竹掩映,溪水环绕。花园般的居住地,配上楚韵特色的房舍,真可谓是“人在画中游”。
村里每一个特别的地方都有石刻的名字,仿佛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千百年形成的村落布局,其中包含了多少历史的沧桑?石砌矮墙,草搭长亭,勾起了多少童年的往事?雨水让砖石上长满了青苔,但反而很好看,仿佛是时间来过的脚印。这个村庄是这样的安静这样的温柔,包容每一个过来的人,甚至是一阵风,一场雨。
路边有人家,有袅袅升起的炊烟。路边的狗懒散的晒太阳,好像在等待客人的到来。又见炊烟,来自最近的村庄,仿佛在等一个遥远的人。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从众多村民和干部的口中,更让记者感受到这“乡村记忆”的深意,郝堂原汁原味的传统村落建设,更多的挽留了丝丝“乡愁”。
郝堂原本不美。这个大别山下的普通村落曾和众多的豫南村庄一样,闭塞、贫穷,青年外出、孩子留守、老人无依,“小河塞满了垃圾”。
2011年,平桥区领导请来了10年前就给农民“画房子”的画家孙君,而让画家留下的理由,是村子原有的魂儿。土墙、老树、小河,千百年形成的村落布局,凝固了历史的沧桑。孙君的工作室里,挂满了草图,村民们自由选定。主家改与不改,全凭自愿。
画家画出来的房子真好看!许多人家主动参与进来。村头那几棵两人合抱的枫杨树下,原来就是村民周祥林家的两间平房,为支持新村建设,他没要一分钱补偿款将其拆除,亲手铺上青石砖,成了郝堂的一景。
无论是画房子的人,还是动手造房子的人,都特别注意了对村庄原味的保留,没有一味推陈出新。一切都顺着村庄的肌理,一切都留着时间的痕迹。
的确,被改造的,不只是环境。环境的美化,带来的是人心的凝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到郝堂村的个别游客随手扔的垃圾,很快就被村民捡拾了,这怎能不让这些城里人大感羞愧。
来的人越来越多,郝堂人开办了茶社、饭庄等多种农家特色经营项目,腰包也更鼓了。
如今的郝堂,芳名远播。2013年11月被国家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建设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名单。全国只有12个村庄入选,郝堂村是我省唯一入选的示范村。2014年11月又入选《2014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名》,这次由中宣部点名宣传的美丽乡村,全国只有七处。
郝堂太有灵性了。每一堵老墙,每一座院落,每一株古树,甚至每一朵野花都泊在宁静中,为你屏蔽喧哗,让时光在这里过滤、沉淀。而池塘边的草长莺飞,小河畔的蛙鸣阵阵,定会让你回到儿时的烂漫。你还会感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吗?
正如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所言:郝堂村经过几年的建设,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变得文明了。现在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农村,那就是,农村是有价值的、农民是有尊严的、农业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