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留香 笔墨自然——访河南省90后中书协会员王浩

2014-07-07 09:52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记者专访最年轻书法家王浩

映象网记者专访最年轻书法家王浩

  映象网商丘讯(记者 曾岩 闫继红 实习记者 韩倍倍)王浩,喜书法,与墨结缘,商丘民权人士。自幼酷爱书法,沉迷即久,功夫见长。因术业专攻,自有领悟,故书艺神采飞扬,汪洋恣肆。在潜心研习中,俯案养艺,将时日用砚墨泼洒得岚气骤生,香飘万里,记者乃闻香而动,与王浩共叙这墨海书缘。

  王浩,字三郁,号养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铎书画院院士,师从中央美院书法博士衣雪峰先生,中书协会员、河北廊坊书协理事、河北美院教授张光辉先生,原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董玮先生等。后又受教于当代书法领军人物沃兴华先生,曾翔先生,中国书协副主席何应辉、胡抗美先生,中国书协秘书长陈洪武先生和梁小钧、洪厚甜、李国胜、张羽翔等诸多名家。

  在没有见到王浩之前,就听说过他。原因无它,不外乎他是商丘市最年轻的90后中书协会员。从外表看,他有着所有90年代男孩的特征:阳光、帅气、自信,甚至有些放浪形骸,不拘小节,一幅黑色眼镜更是平添了几分才气。再看他的作品,方知王浩普通的外表下,潜藏着的是怎样巨大的能量。楷书方正规整,一笔一划都见功力,行书却大开大阖,端得是行云流水。 

  看似腼腆少言的王浩,只要一和他聊起书法,就会滔滔不绝。从儿时的启蒙记忆,到入学后的勤学苦练,再到完成作品时的自豪之情,每每谈起自己的书法历程,兴奋与幸福都写在王浩的脸上。

  自幼酷爱书法  乐此不疲

  谈到书法生涯,王浩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他自幼酷爱书法,并为此乐此不疲,执着追求笔耕不辍十余载。在孩童时代每每看到电视古装剧中的人物挥毫泼墨的潇洒,他就感到无比羡慕。此后,便暗下决心潜心研究书法艺术,并让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王浩1993年出生于民权县北关镇刘店村,在六七岁时,他开始让爸妈买来钢笔字帖,开始练字。到上初中时,就开始临帖练毛笔字。这一练,至今都没有停过笔。

  刚开始,父母是反对王浩练毛笔字的,因为练字要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再者他们感觉写字没有出路。但是,王浩却对写字情有独钟,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写字,就一直坚持下来。

  他把学习书法,作为一种乐趣,作为充实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快乐当中去追求。临摹创作不拘形式,不拘小节。在他的学生生涯中,他除了正常的学习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全部都在练字,可谓如痴如醉。

  读高中时,王浩不住学校宿舍,在校外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专门练习书法。每天的课余时间,王浩都沉浸在练习书法中,常常一直写到深夜。房东经常说,“这小伙子天天关在屋子里,到底在干啥”。每天,一大堆练字的废纸就是最好的回答。

  那时,他坚持每天练字不低于100张,一月就用几十刀纸,仅此一项就开支一两千元,他把所有家里给的钱全部用来购买笔墨纸砚。

  看到儿子如此痴迷书法,王浩的父母急了,因为这样高考成绩肯定要受影响。无奈,高二时,他们出资专门让王浩到北京参加一个高考训练营。王浩第一志愿报考的是中央美院,不过没中,第二年再考又因文化课成绩没过。这期间,无论在哪里学习,无论课程多紧张,王浩始终没有耽误过一天练字。

  2012年,王浩接到了河北美院的录取通知书。对此,王浩很知足,他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大学,只要能继续写字、练字,他就很满足。

  2013年,王浩加入中国书法协会,成为商丘市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

责编:王丽丽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