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08-15 17:24 来源:映象网

  ——记陕州区张茅乡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兴

  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兴(左)

  ——记陕州区张茅乡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兴

  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记陕州区张茅乡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兴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

  ——记陕州区张茅乡东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兴

  东村社区

  映象网三门峡讯 (王俊生 兀占斌 卢盼盼) “金蝉声声瓜果香,蜂儿只只采蜜忙。农家篱外菜花肥,村头柳垂多荫凉。”在这个瓜果飘香收获满满的季节里,映象网记者走进了陕州区张茅乡东村。

  东村位于陕州区张茅乡西部六公里处,和湖滨区磁钟乡相邻,距三门峡市区十二公里,有1760口人。“人家刮风我就冷,人家下雨我乘凉”。这是张茅乡东村一带自古传下来的民间谚语。说明了这里是一个十年九旱靠天收的典型豫西山区的村庄。然而,这里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克服种种困难,兴修水利,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用自己的双手正在塑造一个和谐富裕、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兴向记者介绍到:“近年来,村三委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广大村民群众团结一致,积极开拓,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一个设计合理、科学布局的新型农村社区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实现“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在抓好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不断提高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在该村支部记者看到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该村颁发的各种荣誉挂满了一面墙壁。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被乡党委评为“五好”党支部;2014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2016年又被陕州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称号表明了该村在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据了解,该村党支部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在精准扶贫方面下大力气。结合村民个人情况,发挥其个人所长。以村民刘国强为例,该村党支部鼓励他发展大棚西红柿栽植,刘国强家共建西红柿大棚54个。在去年,共采收销售蔬菜1000余吨,净利润达到80余万元。他向记者介绍说:“我在村里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村干部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从土地流转到产品外销上都给了很大的帮助。我的西红柿远销到太原、郑州、广东等地,让我的家庭也脱贫致富。”

  在李长兴和村里群众的支持下,刘国强夫妇组建了浩森农业有限公司。二期将发展10余个反季西红柿大棚及辣椒、豆角等蔬菜种植,形成产品多样化、基地规模化、效益稳定化的发展态势。

  李长兴告诉记者:“要想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村里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村里的各项工作必须公开、透明,加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程度,加大和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上和财务支出上,由群众检查审理,张榜公布。”李长兴又对记者说:“要想建设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提高该村干部整体素质方面必不可少。前几年,我们村针对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意识和本领不强的实际情况,村支部依托文化技术学校和党员电教播放室为主阵地,利用科技培训加大对村党员干部及三委班子成员等的教育培训力度,最终使每位村干部都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他们有了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真正的做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有了一个一心为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优秀党支部,东村如今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责编: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