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好母亲”崔三妮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王绍伟 通讯员 杨国栋)在邻居眼里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心人;在丈夫眼里她是个持家有方的好妻子;在儿子和女儿的眼里她是和蔼慈祥的好母亲;在儿媳们的眼里她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婆婆。她就是宝丰县前营乡大连庄村的今年63岁的“好母亲”崔三妮……
一个平凡母亲伟大的爱
9月17日,映象网记者慕名专程来到宝丰县前营乡大连庄村崔三妮的家中采访,崔三妮的家位于村子的东边,上午10点多,记者在她家门口的玉米地中见到了正在查看玉米长势的崔三妮,个子不高、看着和实际年龄还小的她给记者第一印象是非常的健谈。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崔三妮一直说“真没啥采访的,俺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让孩子们知道如何要用双手的劳动创造幸福。”
母亲呵护儿女们健康成长
崔三妮是一个性格外向、乐观直率的人,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为了儿子成才可是费尽了心思。
43年前,家住观音堂林站垛上村19岁的崔三妮与前营乡大连庄村任伍听喜结连理,第二年,第一个儿子任延鹏来到了世上,这让3岁失去母亲、7岁失去父亲的崔三妮又多了一份欣喜、一份期待和一份责任。随后,二儿子任晓鹏、三儿子任延玉和女儿任晓娟相继出生,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她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是,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如何把四个孩子引领上健康成长之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孩子们平平安安、快乐生活、孝老爱小,用双手创造幸福就行。”崔三妮说。平时她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她时刻挂在心上,但从不给孩子们拖加压力,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她不吵不生气、而是鼓励、引导、帮助孩子们分析试卷,改正错题,查找原因,吸取教训。
40多年来,吃苦能干的她和丈夫开过缝纫社,办过磨坊,和村民合资办过练焦厂,建起了已经经营20年的养鸡场,而她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生活的更好,她爱自己的孩子们,但从不娇宠、溺爱,为了培养节俭和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她总是引导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活儿,磨炼他们动手和吃苦的能力,亲身体验劳动中的苦乐,深刻理解父母的辛劳与充实。
母亲培育让儿女们互相学习
崔三妮性格直爽、心地善良、为人热情真诚,给孩子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丈夫任伍听在家是长子,公爹早年去世,婆婆身体不好,多年来,丈夫整天忙于务农和生意,一个七口之家的重担落在她的肩上。她虽然体质较弱,但对婆婆却照顾的无微不至,如今,她婆婆不在了,她仍然与婆家的亲友互相照顾。因此,孩子们特别敬佩母亲,稍微大一点就尽力为母亲分担家务,兄妹之间互相团结,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她的家庭是邻里之间称赞的幸福、美满、和谐的文明家庭。在2011年被县妇联评为“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2年被县妇联评为“感动父城优秀母亲”。
崔三妮用自己的平凡的行动对“母亲”这一光荣的身份作了最好的诠释,对此,崔三妮有自己的心得:一是互敬互爱,孝敬老人,创造一个和睦的家;二是互相勉励,学习进取,创造一个学习型的家;三是言传身教,创造一个教导有方的家;四是热心助邻,乐于助人,创造一个模范先锋的家;五是勤俭持家,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家。
母亲为儿女们创业插上翅膀
多年来,她对丈夫任伍听念叨着一句话:“孩子们出门不容易,如果赚回来钱咱不要,赚不回来钱咱还养活孩子们”,在孩子们长大创业过程中,丈夫义无反顾的支持着妻子,默默关心着妻子,2006年,大儿子任延鹏两口子瞄准了运输业,苦于没有本钱,也不好意思跟母亲张口借,这让细心的母亲看出了猫腻,两天后,母亲拿着沉甸甸的布口袋给他送去了4万块钱,鼓励和支持儿子出外经营搞运输。一年后,当儿子儿媳把借的钱还回去,又拎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和营养品往家拿的时候,崔三妮一个劲儿的生气,说着:“你们谁也别惦记我,恁出门,我心里还得惦记你们呢,赚点钱不容易,啥时候我走不动喽,你们再孝顺我。”虽然是不轻易的一句话,却让大儿媳感动的流下了泪水。
二儿子任晓鹏,看到大哥和大嫂跑运输致了富,主动和母亲借钱创业,崔三妮看着二儿子创业态度坚定,便鼓励他们走好自己认为正确的路,她走亲串邻借了3万多元为二儿子创业垫资。在两个儿子带动下,三儿子任延玉也购买了一辆汽车跑运输,女儿在三个哥们的支持下,学习驾驶技术,为创业垫基础。几年时间里,三个儿子用创业赚回来的钱盖了新房,换了新车,看着慢慢创业成功的儿子们,她却没有闲下来,从一开始的家庭饲养肉鸡,到现在开办的肉鸡养殖厂,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自己的儿女们,勤劳才能致富。
“三妮,恁这几个孩子手里有钱了,你还拼命的干啥活儿,在家享享福多好啊!”邻居徐山海说。崔三妮笑着摆摆手说:“咱还能走得动,还年轻,能帮衬孩子尽量帮衬他们,等啥时候咱走不动了,咱再歇也不晚”。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崔三妮说,她无私的付出也得了回报,三个儿媳相互比赛,抢着争着对婆婆好。崔三妮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摸着脖子里的项链,嘴里还夸着告诉映象网记者:“仨儿媳比闺女都亲,这衣服都是媳妇们买回来的,俺邻居都羡慕我哩。”自己的钱在那里存放,儿媳们都知道,婆媳之间没有较过真儿,没有因为一件小事发生过口角。
她用无私奉献的爱和勤劳质朴的劳动营造和谐家庭,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影响教育着孩子,使家庭温馨和睦,使孩子正直善良、事业有成,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