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带动抓建设。坚持在城镇建设中优先公共资源配置,努力满足教育需求,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73亿元,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初中改造、数字校园建设和城区学校改扩建等教育民生工程。新征土地486亩,新建校舍15.85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4.93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8.56万平方米,新增及加固围墙1.2万米,新增运动场地19.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施配优强基础。2013年以来,采取财政支持、乡镇筹资等各种方式,西峡县想方设法筹措资金9800多万元,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工程,高质量、高标准配备初级中学、中心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和电子钢琴音乐室等特色科室,配齐教学器材和仪器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1600多个,配备内部教学设施,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县城学校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美化亮化创特色。实施学校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校园绿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栽植各类风景树4.6万余棵,新建文化长廊和文化墙230多处。坚持育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人文主题,凸显地方特色,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优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水平
选聘教师优结构。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建立教师补充录用长效机制,制定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补充师资力量。2010年以来,连续7年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973人,充实到中小学校任教,优化了教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培训提高强素质。强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铸造“三名品牌”(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鼓励骨干教师和中小学校长到高等院校参加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尚高远、至真至纯、博学博爱、专注专业”的教师队伍。组织开展“三疑三探”课改培训工作,培训全市教师22期1万余人次,圆满完成市政府交给的培训任务。以西峡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保证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5%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双向交流增活力。通过县际、城乡对口交流、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的双向互动、团队帮扶。每年县、乡两个层面参与支教教师达300多人,优质的教育资源被盘活,实现城乡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实施教师住房保障和教师医保工程,激励广大教师以身立教、干事创业。
尊师重教氛围浓。每年教师节,西峡县委、县政府都要专门召开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重奖优秀教师,重奖十佳校长;评选“西峡县教育世家”和“最美乡村教师”;评选表彰一批重视支持教育工作的先进乡镇、十佳部门。6年来,县委、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奖励高考先进单位和名优教师,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000多万元。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支持教育,关注教育,宛西制药公司连续25年为全县高三毕业生捐赠保健药品;设立孙耀志奖学金,为教育事业累计捐款4000多万元;龙成集团、西排集团、通宇集团等多家爱心企业都设立专项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的浓厚氛围。
推进改革创新 丰富教育内涵
坚持立德树人。西峡县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挖掘乡贤文化、选树先进典型、聚焦文明创建、丰富德育内容、弘扬时代新风,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提高教育质量。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体音美薄弱学科建设,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建体育、艺术特色项目校。组织召开西峡县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以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教育创新为动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近年来,西峡中招成绩连续6年始终保持全市先进位次,高考工作连续6年受到市政府记功嘉奖。2016年,全市表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先进县,西峡名列第一;全市受表彰初中30所,西峡占11所。
推进课程改革。近年来,西峡探索总结出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仅西峡一高、五里桥初中、城区一小等“窗口学校”每年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区的同行就在两万人以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也由此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峡教育已成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加强督导评估。实施学校管理督导评估“五年行动计划”,按照“方案不变、标准不变、措施不变”的原则,每年春秋两期专门抽调人员组成评估检查小组,从校园环境、科室建设、校园文化、器材运用、档案资料、安全管理等20多个方面入手,对全县所有初中、小学进行管理督查,促进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和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政策,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实行高中分配生制度,达到了生源基本均衡。
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机会均等
建立捐资助学保障机制。全县领导干部、各县直单位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积极开展“代理妈妈”活动,14年来资助2180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一“爱心工程”已成为西峡县的一个知名公益品牌,其典型经验受到全国妇联的表彰奖励。龙成集团、宛西制药公司连续13年在全县帮扶贫困学生;县总工会、团县委持续开展“金秋助学”、“希望工程”活动,帮助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按照“政策主导、多方行动、扶贫助学”的原则,积极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多方争取社会各界的爱心救助,全面建成“应助尽助,应免尽免”无缝隙、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2013年以来拨付生均公用经费2.21亿元,提供2850多万元的免费教科书,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2780多万元,使贫困家庭学生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落实留守儿童档案、寄宿制管理、关爱帮扶、心理疏导和分类指导多项措施,开展“代理妈妈”、“春蕾计划”等关爱活动,关心扶持特殊儿童,妥善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网络,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保障三类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入学率达到98%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加快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强县富民、建设美好西峡的基础工程。西峡县将以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为契机,统筹规划,继续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建设好山好水西峡、宜居宜养西峡、创新创业西峡、活力魅力西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相关新闻
更多>>